“刻意练习”是指在某一个区域采用高标准、正确的方式练习,从而慢慢就学会了某一领域。比如我们从小都有学自行车的经历,一开始我们只学一个动作,就是练习起步,等到学会起步后,就慢慢开始骑上车,过一段时间,我们学会平衡后,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这个过程就是刻意练习。
又比如,我们学ppt制作,我们需要先会新建一个ppt,然后学会最基本的动画、简单的图片文字编辑,等这些都熟练之后,我们再开始学ppt的高阶的技能。这个过程也是刻意练习。
但是很多时候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会掉入两个坑:“一万小时定律”的坑和“熟能生巧”的坑。
“一万小时定律”我们很多人都听过,是说要掌握一项技能必须持续积累练习1万小时,才可以掌握一个技能。而事实上,精通每个技能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比如,要想成为记忆类专家可能需要几百小时,想成为优秀的专业演员,往往需要3500小时以上,而音乐学院优秀的小提琴学生,在20岁之前已经练习了10000小时。另外,“一万小时定律”还忽视了天赋的作用。事实上,天赋对一个人学习某一个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如一个对音乐有天赋的人比一个对音乐没有感知的人,要达到相同的水平,后者说花的时间一定要远远多于前者。
所以这儿当我们在培养孩子某一个才能时,首先一定要专注孩子有天赋的领域。
如我家孩子在音乐方面是喜欢的,所以如果我要花时间去培养他的技能,我会选定音乐领域,我想让他感受各种各样的音乐。
另一个坑是“熟能生巧“,在我们的印象中,熟能生巧是指大量重复某一件事情,自然就可以游刃有余,但是“生巧”之后如何进步?从新手到专家,需要大量练习,重点是,不能靠堆积训练时间的一模一样的重复练习。一个人需要突破舒适区,有目标有方法地在学习区练习,进行刻意练习,才会进步和成长。
这个坑我们可能曾经都掉过,比如我们在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点时,确实题海战术让我们熟能生巧,但是如果不去挑战略高难度的题目,你考试的成绩基本维持在某个水平,而无法突破。所以练习必须在学习区刻意练习。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帮助孩子学会刻意练习,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刻意练习呢?脑科学家叨叨魏提出三个实用的方法。
1、帮孩子拆解任务,分成小目标来练习
人脑有一个特点,它同时操控的信息量有限,你把复杂的任务切成块,反复练习练到自动化,就容易把复杂信息储存住。比如我要教会孩子拍皮球,我不能一上来就给他球,然后让他自己拍,我必须将拍球的过程进行分解,先学会踢球或拿球,等到这个技能过关了,我再训练他拍球,这就是专业教练的教学过程。再比如,我让孩子学会阅读,先让他喜爱阅读,我给他讲绘本,讲故事,等到他过了这个过程,我再让他自己翻书或指读,慢慢他就会简单阅读了。所以这个将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的过程。
2.在安排练习时间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追求时间长度
重复为学习之母,但是练习和时间长度不一定成正比,如10个小时练钢琴,不如每天花2小时持续5天来练习。一方面不给孩子枯燥的感觉,另一方面每天练习孩子可以知道昨天哪些方面可以改进。分散练习比集中练习的优势,是脑科学被反复证明的铁律,它和人的记忆系统的特点有关。对我们成人的学习也一样,比如我每天花30min学习一篇培训方面的文章,比我一天内看10篇文章来的有效果,因为我可以复习、理解、消化。又比如,我们孩子学《大学》,采用137的方法持续循环,每天花10min的学习,让他来学习大学,效果比让他每天学2小时效果好。
3、你要给孩子反馈
教练技术里讲反馈,人只有反馈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进。大脑的学习机制是这样的:先做出一定的行为,然后看它产生的结果是不是符合预期。如果不符合预期,就去修正策略。这个过程也就是反思,但是孩子小时而不具备反思的能力,所以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就扮演了镜子的角色,告诉孩子哪里做的好,哪些需要改进。而反馈的技巧采用积极性反馈和发展性反馈。必须及时而具体,孩子就会感受到进步与提升的空间。
刻意练习的过程,是人成长的过程,孩子的任何学习,都可以采用以上三步法训练,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慢慢自己学习刻意练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