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一童一书的情景式绘本课《甘伯伯去游游河》。经过老师的解读才完整的解读了这本很经典的绘本。很多重点小学推荐这本绘本,因为这是一本教孩子遵守规则的绘本。然而,他不仅仅是一本教孩子守规则的绘本,还有更多的意义。
绘本的作者是约翰伯宁罕。他曾在英国夏山学校接受最自由、最民主的开放式教育。因此,绘本体现了极大的自由、宽容与接纳。
绘本传递了两个重要的意义:
1. 使用自然后果法教孩子为什么要守规则。
2. 教育家长学会宽容和接纳孩子的现状。
什么是自然后果,船翻了是自然后果,杯子碎了是自然后果,划破手是自然后果。但是,如果妈妈说如果你不把玩具收拾好,妈妈就会生气,就不是自然后果。如果长期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可能有两种后果,一是过于关注别人的情绪,成为一个讨好型的人。二是对别人漠不关心,觉得自己如何做都无法让别人满意和开心。无论哪种,人的自我价值感都会非常低。我有时就会犯这样的错误。妈妈的情绪应该由自己负责,而不是孩子或者家人。
《正面管教》中有对自然后果法的使用标准有明确的描述:
一、要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
二、如果孩子对自然后果完全不在意,就不适用
为什么甘伯伯的船翻了,没有生气,还请孩子们喝茶,还说我们下次再游河吧?一个4岁男娃的回答是,因为他有点好。是啊,大部分的我们在孩子破环规则后都是第一时间生气,“不是和你说过不要这样嘛?”企图把责任全部推给孩子不听话本身。孩子需要时间去理解规则,需要通过尝试去探索破环规则的后果。而背后的背后,妈妈也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