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婆婆是一个生活达人。在家务活方面总有自己的小窍门,让生活方便,勤俭节约还有乐趣。
1.废物利用。
婆婆把水利用得淋漓尽致 , 类似洗菜水擦地、擦地水冲马桶以及每周换鱼缸水浇花等等的循环节约法,简直和教科书写的一模一样,每次看到婆婆各种循环用法,深深感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教科书真的来源于不识字的婆婆勤劳的生活,而识字的我们却从来不会应用。还有比如在冲澡时顺便把各种地垫踩在脚下,澡冲完了,地垫也洗净了,省时省力节约水。还有每次洗锅前先用包水果的泡沫网或泡沫袋擦掉盘碗里的大油及残留物,洗锅刷碗时很清爽 ,不仅节约洗涤灵而且不用清理水池的过滤住的垃圾 ,多了一个小步骤,省了好多大麻烦。除了包水果的泡沫网,泡沫袋 ,戴过又洗净的口罩手帕等等废物 ,都可擦油污。
还比如,把各种干脆没用的旧衣物旧床单等等剪成小方块代替手纸,柔软好用而高级地断舍离式清理了衣柜。再比如用各种买菜买东西带回的各种塑料袋替代垃圾袋做到物尽其用。
2.综合应用
大米桶里永远掺和着星星点点的玉米碴,和白面时总会搭一把或玉米面或豆面,让主食悄悄变得粗细搭配。擀面条、蒸花卷时,总是用玉米面代替中间隔层用的白面和油,使面条不黏连、花卷少用油还很金黄 ,看好吃香 ,健康而快乐。
3. 挂得恰到好处,方便唾手可得。
扎头发的皮套一个个套在卫生间的门把手上,削土豆刀穿个红绳挂在厨房水池上方的挂钩上,鞋刷挂在卫生间门背后的挂钩上等等各种挂法让这些经常使用的小物件各得其所,好找好放好方便。
哈哈,这个写婆婆的文章内容特别婆婆妈妈。仔细想了想,其实每个婆婆每个妈妈的日常都很琐碎细杂,把“婆婆”和“妈妈”这两个名词组合在一起 ,“婆婆妈妈”就成了一个如此贴切的形容词,中华文化如此奇妙,不由得为自己的这个发现开心一笑。
翻朋友圈看简书,有的朋友称呼“婆婆”为“婆婆妈妈”,这时,这个琐碎的形容词又变成名词,在婆婆后面连着叫妈妈 ,既和亲娘有别又充分体现了婆媳之间的亲密和亲昵 ,真是科学而美好的一个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