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常讲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我们听了也说了那么多年的好好学习,就真的懂学习了吗?
我们小时候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考上好的中学,考上好的大学。可步入社会以后的我们,继续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里给出了解答,他告诉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无非是三个: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
一个成人是能够面对问题、直视问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人,一个厉害的人是能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而一个成功的人则是能够提前预测问题、规避问题的人。
为了能够达到提前预测问题的高度,我们必须要提升学习能力,怎么做呢?
成甲老师告诉我们可以使用三种方式——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
作者花了许多的篇幅去讲反思这件事情,他告诉我们做事的顺序是作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而反思的顺序则是观察结果,研究假设,反思校正。
这有点像是PDCA循环法——PDCA指的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纠正)。
《好好学习》的核心重点是围绕着一个词展开的——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是什么呢?
成甲老师认为临界知识就是指那些更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
通过临界知识,我们能够用更加可靠的思想和结论来处理并没有那么可靠的领域的问题。
而如何运用好临界知识呢,我认为就是找到规律,取得联系,最后用最基本的知识去解释。
万变不离其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怎么找到临界知识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以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找到获得临界知识的方法后,我们也需要通过刻意练习的方式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它,我们可以把科学研究的严谨方法引入日常的生活思考决策中,我们希望以此来构建我们自己的“能力圈”,使我们能在关键的时刻在能力圈中做出重要的决策。
当我们拥有了掌握临界知识的能力,才能够勉强看透这个世界的本质。才能让我们在关键的时候,拿起枪,瞄准,一击即中!
祝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