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艰玉可作石,秋来叶能当花,路途再远再难,不会中途倒下,捉一缕清风,嗅一嗅春花
我始终相信,我的再生父母和人生导师只有一个,那就是书。中国文字实在是有趣,你形象的来看,书,渺小的人类,靠着书籍支撑起信念支柱,最终爬上阶梯,是不是?
每个爱读书的人估计都有一段从小开始的读书历程吧,从小人书到各种漫画等。而我的启蒙读物是聊斋志异和西游记,这实在是一个重塑了世界认知的开始。神奇的故事们告诉我,世界万物皆有灵,牡丹花能成仙子报恩,狐狸能养育人,猴子能上天吃桃子,白骨能成精,鬼怪披上皮也能装人。
再往后,故事大王也不能满足一个看书成癖的小女孩的需求了,所有的只要能借到的书,包括高年级语文课本和暑假作业,都被我翻了个遍,实在无书可看,我就抱着字典一个字一个字的释义看下去,奇妙无穷的文字拆开合体,其乐无穷也。
那时候的大人好像不大管小孩子的教育,不冷着饿着就是最大的恩赐了。所以学校是我唯一的知识来源,尤其是语文,从字到词到句到文,学成了之后,就可以划着船去书的海洋里自由航行了。
小学有个女同学,长得特别漂亮,叫喜莲,据说她是父母抱养来的。我和她交好的一个最大原因是我们都爱看书。她有一套从武汉买回来的漫画,三毛流浪记,整整吊了我一学期的胃口,因为那时候金刚纸印刷的大册子漫画是多么稀罕的东西啊。喜莲珍藏了很久,才借给我看,我如饥似渴看完,从此之后记住她的慷慨大方了。可惜后来她的父母出现命运大变故,喜莲甚至连小学都没读完,就被叔叔婶婶带到武汉去了,我当时觉得她就和流浪的孤儿三毛一样了,那时候我突然就懂了命运这个词的悲哀。
很多年后,我最后一次看到了喜莲,那时候我还在读初中。青涩得像萝卜棒子的我站在浓妆艳抹的喜莲面前,不知所措。太早出去讨生活的人总是敏感的,她只轻轻的拉拉我的手,问我最近还在看什么书没,我那时候已经开始看鲁迅郁达夫之类的了,可是我也看了张爱玲之类的,知道这朵纯洁的女儿莲,变得早熟的红艳了。生活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喜莲半生喜莲的第一炉沉香喜莲的金锁记,都写入她自己的书里了。
高中是最珍贵的读书时期,高考也阻挡不了我被武侠啊言情啊玄幻小说的腐蚀。我们初中非常的禁闭,学校根本连课外阅读都没有,老师一心抓升学,我连知音都找不到一本!但是一考到重点高中,我突然就发现了很多个宝库。一中附近有个图书馆,很旧,里面多是纸叶发黄的藏品,但是胜在借阅免费,我一个星期去换一次。另外还有一个希望读书社,借一本一次两毛钱,我除了生活费没有额外的支出,只好每次都从饭钱里挤。那里的书时时更新,全是最好看的世界名著。还有学校门口各种杂志摊子,有一家老板特别好,喜欢穿着一件卡其色风衣站在摊子那里发呆。死皮赖脸的我们就在那里蹭各种青年文摘意林读者海外文摘等等看,一次都没买过!老板看到这些死皮赖脸的家伙天天来看书也不买,竟然也不多话,大概他另外有谋生的方式吧,哈哈哈,不过后来我毕业了再去看,书摊已经关门了,大概不耐烦年年被蹭书看吧。
世界名著,在希望书社的架子上摆成一排排,特别是有种绿色封皮版本的,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眼里的圣诞树一样,挂满火鸡和糖果,馋的我呀…珍珠姑娘,茶花女,金银岛,呼啸山庄,野性的呼唤,百年孤独,悲惨世界…不管看得懂多少,它们全都一拥而上的灌到我的脑子里,开启了更大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原来,人可以是这样的性格,这样的命运,这样的传奇。
一书一世界,再多的高考压力,也压不住我想走更远去看看的念头,所以,很轻松的,我考了一个好大学,要说学习秘诀,那大概是,考试,对我来说,真的只是游戏的一个小关节,没有那么重要。大概那时候,如果我还有别的特长被培养了,我肯定不会选择死读书然后找个稳定工作这条路吧?谁知道呢,命运如书,读的人不同,理解的方式不同,结局肯定是不同的。
人到中年,再回头看看,一无所成,却收获满满,朋友不多,却足够说说话。有很多次,别人说,你怎么看起来越来越漂亮,我不好意思说,因为,我越过越回去了。真的是会越活越回去了,回到读书时代,生活就是考试,过好生活,除此之外就是看书看人看物看世间百态万物如书,一页页在眼前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