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沉香文化源远流长千年,上至宫廷,下至平民都知其珍贵。人们将其看作金贵的香料,或者值得收藏的珍品,可是对于沉香的形成未必了解。
1954年越南版的《草药大全》。作者记述:沉香树受到病变的影响,木质部分变化而形成沉香;或谓鸟粪存于枝干分化而成形;亦有可能是树木老化而逐渐变质,呈现皱纹或粗糙节瘤;或呈现模糊灰色之斑点,这些斑纹排列极似鹰鸟羽毛,故将沉香称为《鹰木》。
一九八—年徐氏基金会出版之《香料字典》将其中一种奇南沉香称为鹰木;亦记载沉香出现于Aqulalia Agallocha树木之病态部分,致病原因是一种Bat Toan真菌所引起,昔日采沉人都知道哪棵沉香树有病,并妥善照顾,留待成熟后才开采沉香。
直到一九七七年Julaluddin始发现病源并指出:树林里存有一种菌类Crytosphaerica Mangifera,当沉香树感染此种菌类,经二十至三十年后,木质色素便呈深色,燃烧时散发香气,即为沉香。 如为上好沉香,非经数百年以上不可得。
1986年《中药大辞典》记载:将沉香分为真菌感染者与未感染真菌者,两者成分不尽相同。况且根据印尼采沉香的经验:沉香常聚积于分枝折断处、枝干受伤处、雷击枯木或虫群密布处;或生于断崖石头上,长期遭受煎熬者,以上种种显示,系外在受伤所引起。
综合上述,―九七二年日本金平亮三所编《热带有用植物学》的记载比较简明:据称瑞香科沉香属各种沉香树,倘遇雷击、风折、虫害、真菌感染,或人畜为害,即受到各种伤害时,沉香身会分泌树脂,将受伤部位修补,称为愈合。如此经年累月,凝聚油脂,量多部位,颜色发黑能沉于水,故称沉香。
《本草纲目》亦载:盖木得水方结,多在折枝枯干中,或为沉、或为煎、或为黄,中药按凝聚油脂密集度分类,置于水中半浮半沉者,称为“栈香”。油脂含量较少或仅木纹有黑脉浮于水面者,称为“煎香”。生于根部者则,称为“黄熟香”。
又据《钦定四库全书——香谱》:实重黑色财者,称“沉水香”;生黄而沉水者,谓之“蜡沉”;又其不沉者谓之“生结”。关于沉水香之考证:称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香,亦曰“水沉”;半沉者为“栈香”,不沉者为“黄熟香”。综上所述可知,关于沉香各等级所代表之名词“中药”与《香谱》 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