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操之识人料事
早在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对阵濮阳,当时曹操势弱,但交兵之初他便看出:“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泰山之道,乘险要我,而乃屯濮阳,吾知其无能为也。”四世三公的袁绍灭董卓后势力无匹,曹操的部下都以为袁绍“兼并公孙瓒及四州之地,聚众十余万人,不可敌也。”曹操与绍有过接触后却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他的资财军队,都是为我准备的。就是这番议论发表之后的同一年底,曹操率军走向了那个著名的官渡。
上文已说过,公元200年,董承与刘备谋诛曹操,被操察觉,刘备逃跑,曹操准备讨伐刘备。将领都以为,当时袁绍势大,如果追击刘备,袁绍乘机攻我后方,可怎么是好?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这里插播一段:关于刘备叛曹,在《三国志.蜀书》之《先主传》中有这么一段:“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与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未至,术病死。先主未出时,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辞受帝衣带中密诏,当诛曹公。”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一、曹操对刘备非常厚待和信任;二、刘备想跟着董承造反诛操,理由是董承作为汉献帝的舅舅(还是妻舅?未确),曾接到皇帝密诏,令诛操。第一个信息别处也有佐证,后一个信息,只证明董承透露过这么一段话,至于董承透露的是事实还是捏造,则无从佐证。但结果是刘备从此叛操。于是曹操打败刘备,刘备又一个人逃之夭夭,再次将妻与子遗落曹操手中。
但这里着重要说的是,在这关键时刻,竟然果真如曹操所料,直到“又攻破之,公还官渡,绍卒不出。”袁绍到底也没有认识更无从抓住这一个以及很多个类似的良机,一任那个英雄在历史的戏台上唱成了主角。
接下来曹操被袁绍追击,过了黄河。曹操在南山坡下驻军,派人爬到堡垒顶观望敌情。说看到追来五六百人,片刻,又说不止五六百人,还要多很多,步兵难以计数。曹操说:“勿复白。”你不用再说了。他让人把携带物资全都舍弃在大道。部下劝他:他们人多,我们还是退回守住营垒比较好。曹操不理。接下来,眼看着敌军五六千骑追杀而来,众将说,现在总得上马作战了吧?曹操还是淡定,“未可”。直到对方的骑兵越来越多,并去抢夺分载那些曹操放在大路上的辎重,曹操这时才说:“可矣!”当时他们不到六百人,却“纵兵击,大破之。”袁绍最著名的两员大将,颜良AND文丑,就是在这次遭遇战中死于关羽刀下。至此才“绍军大震”,养尊处优的袁绍们第一次感到了曹操的威胁。
公元204年秋七月,袁尚来救邺城,众将以为此乃归师,军气振奋,最好回避。曹操却说:“尚从大道来,当避之;若循西山来者,此成禽耳。”禽就是擒,结果袁尚就是这么乖的,偏偏从西山过来,在滏水边上安营扎寨,只等着曹操来击溃自己。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卒,在边境作乱的以袁绍儿子袁尚、袁熙和袁谭为首,后来尚、熙兄弟反目,分别勾结戎狄以戗手足。公元207年八月,曹操登白狼山,看对方军阵不齐,纵兵击之,大破袁尚及鲜卑各单于,招降胡、汉二十万人。就是这一次,袁尚丢弃军队部属,逃到现在的辽宁一带,曹操的部下都认为应勇追穷寇,杀死袁尚,绝其后患,但曹操没听他们的,去忙别的事了,“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康是公孙康,时任辽东太守,对曹操一直“恃远不服”;尚是袁尚,袁绍的幼子;熙是袁熙,袁绍的次子(袁熙这个人大都不熟,但他有一个特别美貌的妾,就是著名的甄夫人,后被曹丕所纳,生曹睿,为魏明帝)。
曹操说,不用再动兵啦,公孙康很快就会将袁尚和袁熙的脑袋给送来的。果真,下个月,当曹操带领军队从柳城返回,公孙康就将袁尚、袁熙和速仆丸(单于)的几个脑袋送了来。曹操的部下都惊呆了:怎么会这样呢?曹操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公孙康一直忌惮袁尚他们,如果我攻打得急,就联合一体对我;如果我不打他,那么他们必自相残杀。就这样。
公元214年春,曹操让夏侯渊讨伐韩遂等,当时韩遂勾结羌胡势力。击破后,一个叫毌丘兴的人打算去安定赴任,临走前曹操提醒他:如果羌胡与中国往来,你只等着他们派使者来,不要安排人去,因为很难找到合适的使者,谁当使者,一般会指点羌人胡人在和谈条件中漫天要价,自己从中得利。我们拒绝,会失去羌胡之和睦;如果答应,又只会损害国家的利益。结果这个毌丘兴还是派他的校尉范陵去了,范陵果然给羌族人出主意说,你们提出要求,要请我做附属国的都尉。曹操看到这些提议,说:“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早知道会这样,并不是我多神奇,只不过经历的多,有了经验。
《三国演义》中,最神机妙算的是诸葛亮,实则历史上的诸葛亮一生谨慎、鞠躬尽瘁,是个好相国,但主要还是小本经营,疏于战略大计。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人,应该还是曹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