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集中精力读完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为什么选择读这本书。是个偶然的机会,单位安排周末加班,周六上午来到单位,始终无法投入到工作状态。于是,在手机“微信读书”上翻看电子书,系统自动推送了这本书。之前就知道村上春树这个作家,但是他的作品是一部都没有阅读过。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读一读这本书,丰富下内心的精神生活,也算是对加班的一种默默对抗吧。
这本书的框架还算清晰,主线也比较拎得清。以主人公渡边为中心,以其身边的友人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依次出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个体之间情感碰撞。不过读罢此书,我认为与其说是个体之间的情感纠葛,不如说是每个个体与自身之间的情感救赎。
渡边的个性相当真实,喜欢独处。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善干涉他人,所以更容易被人所接纳。通览全文也可以看到,渡边收获的每一份交情都是被动的被他人选择的结果。终究还是被卷入多种关系之中而无法跳脱。
木月与直子从小一起长大,其情谊之深早在十二三岁时就已经越过了普通男女之间的界限。可以此时,以他们心灵的成熟程度,尚无法区分友情与爱情,也可能是将二者合二为一了。总之,那时起他们就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了。从二人的个性来看,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也不会再向外发展新的异性朋友了。这原本无可厚非,毕竟如果没有新的角色介入,没有比较,也就不会产生内心的变化。但是,木月的死和渡边的介入,让直子有了心理上的变化。从后文可以看出,直子对木月的情感,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依赖和忠诚。所以,她很难开启和渡边的恋情。而渡边应是因为对木月友情的尊重以及责任感而开始对直子的关心。但,久而久之,在与直子的相处过程中,还是对直子的精神及肉体的产生了欲望。这然渡边进入了两难的境地。还好,渡边本身不是容易冲动或内心火热之人,所以内心还可以相对平静。
绿子的出现,是渡边沉闷及压抑心情下的一抹亮光。绿子的生活是沉重的,但是其有一颗坚韧而乐观的内心。这与渡边的生活境遇及心态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绿子的性格与渡边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绿子的循循善诱之下,渡边对绿子产生了感情,也是顺其自然的事。但究竟是互补的性格更加适合在一起,还是相似的性格更加适合在一起呢?这因人而异。我认为,以渡边的性格,不论是与直子还是与绿子应该读难以持续下去,这也就是为何在书中渡边与二者之间的感情总是不温不火的原因。虽然直子与渡边的性格相似,都很能沉住气,看起来性格更为相似,相处起来应该更加默契。但正是因为这种沉默,在感情的世界没有任何波澜,没有任何激进,太过平淡以至于可有可无。而绿子的性格虽然与渡边相反,但是绿子的直率、真实的性格虽然短期内对渡边产生新鲜的感觉,但是长久下去,估计渡边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毕竟渡边的性格是被动的、安静的、内敛的,这种性格应该很难被绿子所改变,渡边更不会为了某个女子从根本上去改变自己的性格;而绿子感情的开启应该也是看中渡边的安静和顺从,长久下去应该也难以忍受这种安静和被动,毕竟绿子需要的是爱和关心。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在感情的世界里,每个人还是自私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与他人进行临时的碰撞。而这种自我内心的封闭,如果自己不主动去打开,他人也应该难以进入。就像书名“挪威的森林”,每个人的内心就好像是迷雾的森林一样,自己和他人都难以进入、难以琢磨透!
PS:自从前年安装“微信读书”电子书后,陆陆续续阅读了四五十本书籍了。以前的阅读为的是时间的消遣和内心的丰盈。这次下载“简书”,我想还是将内心的读书感情进行梳理,落实到文字上就要求自己不得不认真思考,深入挖掘。这是第一本书籍读后感(水平原因,不敢用“书评”冠名),写的比较仓促,因我的简书文章更新速度太慢了,所以对这边文章在用时和用心上都不太尊重。我深知,文章的好坏,在于是否用心去写。这篇权当锻炼毅力了,等到再次第二遍这本书时,再重写一篇。然后在再对比一下,应该也是有意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