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群会分为勤劳蚂蚁和懒蚂蚁,工作中的人群也一样,有自觉性强的人,也有惰性强的人,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对待。那些硅谷公司的文化,强调自由性,其根基在于高素质人才,或者说,入门的门槛就是自觉性较强的人。所以,对于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的群体,自由安排工作会变得不适用,反而会耽误进度。作为项目管理人员,则需要识别出这两种人,并分别予以不同的对待。对于惰性强的人,需要有人一直鞭策他出结果,最好是直接上级,远了不好控制,这也是为什么这类人,因为其主动性不够高,不能够主动为公司创造价值,聚集起来还会形成兔子窝,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因而处于升职的下行通道上。对于自觉性强的人来说,他不仅能控制好自己的主动性,还会去要求他人,起到将他人拉出懒惰状态的作用,因此,这类人通常因主动为公司创造价值,且消除怠工,而处于升职的上行通道上。
其实,惰性谁都有,强弱跟个人性格有关,有人天生做事就风风火火,有人却是慢慢悠悠,而这却成为之后在公司中受到天壤之别待遇的根本原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职场就是有着这样的生存规则,因为公司就处于追求效率和收益最大化的商业生态圈之中。天生惰性强的人,唯有完成自身的进化,才能在职场中更好的生存。
惰性强的人,工作中多数会死在下面几个原因上:
- 不会主动解读和执行上级话语中的意思,听了当白听;
- 同事询问的事情没有反馈,答应了之后没有结果;
- 总是在deadline之前完成工作,从来没有提前完成的习惯;
- 过于高估自己的工作效率,以至于被自己评估的时间打脸;
上述坏习惯,是惰性强的人多少会有的毛病,也是所有人包括其自己深恶痛绝的职场恶习,他们想改善,但本性如此,很难改。虽然他们在先天性格上略逊一筹,但借助工具,还是可以有效改善上述毛病的。
有个成语叫做虎头蛇尾,用来形容第二个毛病再适合不过了。答应得好好的,一开始也很有气势,最后事情却不了了之。仔细分析,有输入没有输出,未形成闭环,一定是中间哪里掉了链子,如果有定期提醒,让其强行形成闭环,问题会不会改善呢?
人类因为会使用工具而变得强大,我近期使用的软件“奇妙清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有的外部请求,只要没有立即回应的,都将其收录到清单中,收入清单中的还有一些自己无意中想到的一些闪念,和未来要做的事情。下一步就是,定期将收件清单中的事务分类排期,设定时间提醒,这样一来,再千头万绪的工作也能井然有序,也不会因为漏掉任何事情而减分,或做事时总被打断而耽误进度,事情延期完成的比例顺应下降。效率的提升使得空闲时间变得更多,不丢失任务自然得到领导赏识,有了这等机会,还会怕不用心琢磨和执行领导的意思么。使用下来,上述问题,就因为对工具的善用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有解决问题的心。
人性,是根植于基因的属性,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特性。最初的我们,被人性牵制,难有作为,不要因为自己天性中缺少什么而无法解决某个问题,变得懊恼和消沉,方法和工具总比问题多。一旦我们意识到,自我的意识才是自己的主人,一旦开始用工具和方法改变或克服基因中那些原本不适应生存的设定,我们就走在了自我主宰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