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吃什么了?”
“今天有没有上课啊?”
“记得吃晚饭啊!”
“不管怎么样,爸妈在呢,没事。”
中学时代,晚自习看似枯燥,可是却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整个教室是“沙沙沙”,笔尖划过的声音。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畅想。至少我是,相信你也是。畅想着跳出这几十平米教室到一个广阔的天地。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领着一份足够养活父母和自己的薪水。再好,能遇见一份日久天长的感情,花着自己的钱来一场又一场的自在的旅行……
高中的班主任,既不帅也不和蔼。经常动不动吼我们,“你们是猪吗?秒杀题都不会吗?”全班鸦雀无声,他继续,“就你们这样,连二本的分数都到不了!”我抬起头,望向因愤怒而脸部狰狞的班主任,心里默念,“真丑。”
那个时候,我们埋入一道又一道的数学大题,解开一道又一道的物理题目,推算出一道又一道化学推断题
我们满怀着征服世界寻找自我的野心,恨不得立刻抛开身边所有的束缚。哪里顾得上那时候身边的感情,视而不见是常态。
后来,我们真的离开了故乡。比如,我来到了一座距离老家湖城400多公里的城市。从一开始的向往欣喜,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演变成了不耐和伤感。、
十八九岁的我们
都曾暗暗发誓:
要做不一样的人
我曾看过比我年长几岁的前辈,好不容易离开老家那个无法容下他/她满腔热情的地方,一个劲儿地往北上广深钻。现实里,你只是领着一份不多不少的收入,租在月租占去工资大半的房间。曾经他们也胸怀大志,期待着自己能够大展身手。可曾想,昂贵的房租,高压的工作,没有太大进展的事业才是你我他的常态。
从此,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夏冬。
离开故乡,往往会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但也能让一个坚强的人多了软肋。从最初的想要远离变成了如今无时无刻想着回去。时间很快,对于未来的规划也渐渐提上了计划。每当有人问,“喂,毕业打算去哪发展啊?”“湖城。”我往往可以很快地给出答案。他们会很惊讶,回答的如此果断,我只是笑着看向他们,不再说话。
最初的一年,我无数次哭着向父母打电话哭诉。我并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但那一年,我应该把我前十八年的眼泪哭完。母亲终归是女子,经不起我的哭诉,常常道出从现在看来不太理智但满满爱意的言语,“实在不行,你回来吧,咱不读了。”但自己选择的路,擦干眼泪,抬起头继续笑脸迎向他人。
所有父母的话,
就像一记温柔的榔头,
一点一点敲碎你最后的城墙。
兜兜转转,那么多圈,才发现,最柔软的一直都在自己的身边。母亲事无巨细的关照,父亲不善表达的关心。不管经历多少的情爱都抵不上家人对我们的爱。这才是我们这辈子遇见过的最美好的感情。偶尔,我们回家,他们会唠叨,唠叨着你还没有找到男/女朋友。你会嫌烦,你会想发脾气。但是不管怎么样,你痛苦,你伤心,你晚归,永远有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