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读书笔记?很简单,随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在空间呢,各位经常能看到有同学朋友分享了自己特别精致的读书笔记,这时候各位会不会就有羡慕之情,觉得:啊!这个读书笔记真好看,我也想去这么记。然后各位就会去尝试,结果三分钟热度,加之此种方法不适合各位,精致笔记方案泡汤。所以此文我就来谈谈读书笔记。
首先,读书笔记是需要存在的,它不仅有利于你知识点的整理以及二次阅读,还有利于提升你对知识的概括、精选、分析能力。最重要的是,一篇美美的读书笔记可以发到空间朋友圈“炫耀”。
其次,如何做。手账本的形式?思维导图形式?课本的形式?不,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有大谈特谈如何去做读书笔记,巴拉巴拉说什么做记号、标记区、复制粘贴,更推荐了所谓葱鲔火锅式摘抄加评论的方法。在我看来,这些方式都还行,但是!只是他自己的,他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每个人的客观条件,简单的说,就是并非每个人都有那么多时间、精力以及动力去弄。所以,我建议各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
举个例子,假如小张有大量的时间,也有丰富的文具,也愿意去一句一句的摘抄,写评论,OK,那就十分合适手账本的形式。每逢有哲理有感触的句子时摘抄下来,这样当她阅读完这本书是就完全可以把书卖掉换钱了,因为她已经当整本书的精华浓缩在手账本中了。然而小王没有这么好的耐心,那他就可以在书中利用折角与记号笔把关键句子标记出,这样当他看完这本书时,书的精华也能以方便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各位可以先试着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做几本书的读书笔记,每看完一本书总结经验、有所取舍,这样自己独特的笔记方式也就渐渐形成。
然后,我推荐下我三年前想过的一种读书笔记方式,那时年少幼稚取其名为“西红柿炒鸡蛋”,意即标记加感想。西红为标记、鸡蛋为感想。有的人偏好西红,那就多划线、标记,少写感想。有的人偏好鸡蛋,那就少标记,多写感想。其中感想无所谓是记在笔记本上还是书中。这样你边看边画既能精简时间,还可以标记重点。
其实读不同的书时,采用不同的记笔记方法也很有意思。最后我安利各位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当然,此种活学活用是在拥有一套成熟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的内部变化。以手账本为例,譬如说,我今天读的是哲学类书籍,那就以摘抄作者、主人公的思想、辩论核心为主,再以中心散发的形式摘抄其证实自己思想的金句。假如我明天读的是史书,那就可以以记录制度、风俗、事件为主,故事之类的完全可以舍弃。再假如我后天读的是随笔,那就可以休息不弄读书笔记啦,因为随笔看的是一个趣味,而不是钻研。
其实无论干什么事,最忌讳模仿别人,精致好看不意味着适合所有人,所以培养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法子才为成功之道。
(图一为中岛智章的图说巴洛克,图二为费尔巴哈的宗教的本质,图三为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