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拆书|让“简单记录”助力习惯养成〔御书房第4拆〕

大家耳熟能详的柳比歇夫,真的仅仅是用记录时间的方法造就《奇特的一生》吗?

还是利用建立在原始记录基础上的科学统计,分析重点时间的收支损耗,全新认知了个人的时间利用状态,进而对时间进行系统管理的呢?

我们今天拆解习惯养成反抗期的第二个对策,希望你切实对待过程记录这一环。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重视记录是先要理清记录的目的和意义,看记录能否有助于你理解、执行、回顾、检视你的习惯设定和落地过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上传中,请稍候...

说实话,我也会“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下是有关记录要简化、便捷的提醒:

图片发自简书App

要知道,对于从不记录或者记录有一搭没一搭的人而言,再举手之劳的记录也是“一个新的习惯”,如果再复杂化,就又不知不觉会陷入“一次养成两个习惯”的困境中。

请务必结合我的引导和示范考虑你将如何记录自己的阅读习惯?

你对自己的做事能力越来越心中有数,就越能为做计划提供良性参考。任何“想当然”都会导致半途而废。

比如通过统计总结出自己每天听本书或者完成一次速读分别需要1个小时、40分钟,那么在执行中,务必调整已经充足预算的番茄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续拆我会考虑增加一些日常实例,以验证反抗期的“三个坑”和“两个对策”相关原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