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荣哥的视频演讲《纠结》,引发我的一些感悟,荣哥说到朋友父亲患病,在手术和保守治疗两者之间纠结,荣哥给的建议是去读懂父亲的内心……
18年春,我的父亲查出了食管癌,我的天突然要塌了,我和两个姐姐很慌乱,我们不知道是手术还是化疗才能更好的留住我们的父亲。当时就是很纠结,就求助有过此经历的朋友,然而朋友的回答是手术成功的建议手术,不成功的建议保守。一个医生朋友说,其实面对自己的亲人到最后那个选择都会让我们后悔。是啊,为什么纠结,因为哪个决定我们都怕留下遗憾。
后来,我们选择了保守治疗,因为父亲年龄大了,四个月在持续医院住院治疗,我们三姐妹和母亲一直都在身边陪伴,医生经常说用不了这么多人,一个人就行。我们没有,母亲是不分昼夜没有一分钟离开,我们姐妹三个也一直最少两个在,我感觉那段日子有苦也有甜,我们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父母身边,大家在一个空间里一起努力做一件事,像极了小气候的家。四个月后父亲因为肺部并发症走了,我没有太痛苦,直到后来时间越来越远,我才感觉父亲走了这件事越来越真实。虽然想起会流泪,但是医院那段日子留给我很多温暖的回忆,感觉那时候天天守在父亲身边,很踏实的一段日子,我想父亲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后来读到周国平的书中谈到死亡的意义时说,在医学没有回天之术时,放弃徒劳的救治,把力量使在有效的关怀上。一,精神关怀。改变讳言死亡的陋习,共同面对死亡,坦诚交流。二,医疗关怀。停止与死神的搏斗,重点是除痛。
回想起来,我们当时做的很多决定方向是对的。所以,荣哥说的对,我们更应该考虑病人的需求。当时我们的父亲肯定不是在我们硬拉着他去医院做检查时才有不舒服感觉的,肯定是在三个月之前他自己就有了判断,今天我想的他应该是不想把自己交给医院,交给冷冰冰的医疗器械。
虽然很多决定是对的,但是也会有很多遗憾。当进了医院之后,就会发现有很多的无奈,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完全要听医生的,然而一个医生他面对的是多么光大的患者,甚至面对死亡是麻木的,他最关心的是哪个医疗方法更容易的成功。作为我们患者,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天,很可能就作为了他们去分析医疗方案的一个试验品。
父亲很坚强,他从来不表现出病痛的痛苦,而是要求和我们一起出去转,不输液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医院附近的各个街道,公园,河边,书店,路边的长椅……我们在一起,我们一家人分吃一个饼,分吃一碗饭,共看一本书,像极了我们的小时候,像极了!真的像极了!父亲也爱给我们要他没有吃过的东西,我们给他买一些现在年轻人吃的,我们都感觉很新奇的乱七八糟的零食,不去顾及医生说的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最后,父亲因为并发肺炎开始呼吸困难,开始配上氧气和呼吸机,开始几天在病房我们能一直陪伴。后来严重到重症监护,家属每天有20分钟的探视时间,并且是一共且每次进一人。这20分钟我们经常姐妹几个先去,尽量占用最短的时间,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留个妈妈。l
第一天,我们进去,父亲腿被绑着,带着呼吸罩,想说话相当困难,用了很大力气说,但是隔着罩子听的声音很小,他重复了几次:“上当了!”他情绪有点愤怒。他肯定是不想接受这样的方式。
第二天,再去看他,情绪比昨天好一点,没有愤怒,带着无奈的接受,和我们简单的说了几句话。
第三天,父亲突然精神很好,他说话很清晰自然,就像平常聊天。他说,他做了一个梦,骑着三轮车去看了家里的几块田地,苗子长势很好。又去了姑姑家,还见了外甥……我们出来感觉看到希望了又。觉得父亲好了!
第四天到第五天,医生不断的下病危,再去探望父亲已经没有睁开眼睛和我们说话。医生说,想维持下去还可以插管呼吸……这个时候,又是纠结,放弃好像是剥夺一个生命,而且是我们的父亲的生命,那个决定真的是很难!
最后,我们带着父亲带着氧气回家了!在路上,我们围在父亲身边,给他说到某个路口了,给他说现在是几月几日几点了,给他说我们回家了,父亲没有睁开眼看我们,但是他最后流泪了……那一程很漫长,那一程很短暂!
…………
在医学没有回天之术时,放弃徒劳的救治,把力量使在有效的关怀上。一,精神关怀。改变讳言死亡的陋习,共同面对死亡,坦诚交流。二,医疗关怀。停止与死神的搏斗,重点是除痛。
我想,如果我面对死亡,我也愿意更多的是亲人的陪伴和亲情的体验,不想在冰冷的机器上维持呼吸。不在意在浩瀚的宇宙中的我的微小的生命是多一天或者少一天。 然而现实中,有多少人是不得不披着孝顺的外衣痛苦的把自己的亲人交给医院去做实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