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三舅就这样跟戚芳保持着关系,且一直保持着关系……
外婆说,三舅还会跑到离家十几里远的集镇上去帮戚芳买她需要的东西,譬如小孩的鞋袜与营养品,有时候也替戚芳的男人买些中草药与补品什么的。尽管钱不是太多,但三舅的付出却是真心实意的。慢慢地,小村里的人也不再议论这件事了,特别是戚芳的婆家人与娘家人也都原谅了他们似的。一切皆恢复了平静,但外婆的心里一直翻腾着,她说只要回想起三舅那些鸡鸣狗盗的事,以及三舅走过的那些坎坎坷坷的路,越是细细回味就越感觉内心有诸多苦涩的味道。
外婆所说的话,在我那个年纪里,一直是模里模糊的。但我始终记得外婆不止一次地让三舅放弃,且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三舅尽快放弃,但三舅就是不予理睬。
就这样,日子照旧。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就那么不清不楚地交往着,他不娶,她也不离······
大年初二一大早,只听门外鞭炮阵阵,声声震耳。我起床后,站在外婆家的小屋旁望了望,原来是隔壁邻居家办喜事。只见那家门口有一群帮忙的人正在来回走动,挂彩色灯笼的,搬板凳桌子的,还有切菜抱草的等等,可谓是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外婆见我站在风口里发呆,便不停地催我进屋。而我的华姐,早就挤到隔壁那热闹的场景之中去了。我看了一会后,还是感觉有点冷,便回到了外婆的小屋里。我问外婆,隔壁那家是什么人家呀,看上去很是有钱的样子。外婆说,你没注意到吗?有个穿一身笔挺的蓝色西服套装的男人,他就是我们这个大队的支书赵可拽书记呀。经外婆这么一说,我的脑海里立马闪现出了刚刚见到的一位中年男人的模样:一身深蓝与一脸浅纹遍布的严肃脸庞极为相称着。人群中谁见了都会忍不住看他一眼的,因为他的个头与他的衣着皆与众不同,可以说很是招人眼球的。如果再细看他的神情,谁都会在心中笃定:这个男人保准是一位干部。
后来,外婆还告诉我说,赵可拽可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干部啊!
这位赵可拽书记从不在乎别人的眼光的,他脸上的表情,永远都是淡淡的,甚至像是永远没有睡醒似的。但他敛在单眼皮下的小眼睛精光四射的样子,永远都能看清楚全大队每一个角落处的事情。
外婆说,在赵书记的背后, 还有几个能说会道的帮手。今日他家闺女出嫁,估计那忙前忙后的人就是他们几个。
说起赵可拽书记的闺女,外婆倒是一脸的敬佩。她说这个闺女过了年才刚刚17岁,从小就光顾着学习了,什么时候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的,谁都没有注意到。
这个闺女不光学习成绩好,对人也很亲切。据说十四岁就加入了共青团,那可是很稀奇的事儿。长得恬静,性格也温柔,在这个大队说凤毛麟角一点也不为过。可就是没弄明白,这个新年怎么就突然出嫁了呢?
赵书记虽然潇洒英俊能干着,可他却娶了个老实巴交的女人,且左耳朵掉了一半,听说那是小时候被猪咬掉的。只因左耳朵少了一小块,这个书记娘子永远都是戴着头巾,夏天里就换成薄薄的小丝巾。听别人说话时,也总是把左耳朵背过去,好像左耳朵聋了似的。其实,她的左耳朵一点儿也不聋,她就是害怕别人看到。当年,嫁给赵可拽时,赵可拽听说后,死活不干,尽管那时候他还不是书记。最终,这个男人还是没能犟过自己的母亲,只好娶了这个左耳朵有缺陷的女人。可新婚不久,这个赵书记就和南京下放的一位女知青好上了。
那是初春的一个晚上,天下着毛毛雨,那个女知青还像以前一样,一早便就蒙着被子睡觉了。
半夜里,只觉得有只冰凉的手在她的内衣里抚摸,她吓得整个人跳了起来,耳边却有个人在说∶“别出声!”接着便被那只手捂住了嘴。
从那声音里,那个女知青猜到了身边这个人就是赵姓男子。
后来,他当上了书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平时干活时,赵书记也总是偷偷地帮她,但从不和她说话。因为在那个年代里,谁搞上个知青,谁会倒楣的。
或许,她是想急于回城吧!【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