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都知道,茶叶很娇气,易吸湿,易感染异味,存储不当,还容易变质,不仅影响茶叶的饮用,还白白损失了一笔钱,简直心痛到无法呼吸~~~
那么, 茶叶是如何变质的,哪些因素影响最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贮藏呢?
今天,我们就摆事实,列数据,科学解释一下茶叶变质的原理,做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一般而言,茶叶品质容易受温度、湿度、氧气、光线和包装的影响。
温度
据实验表明,温度每升高10℃,茶叶褐变的速度要增加3~5倍。10℃以下的贮藏可抑制褐变进程,-20℃的贮藏几乎可以完全防止品质劣变。
茶叶在0℃~5℃的环境下保存一年,多酚类物质仅减少1.53%,水分也仅增加0.23%,而常温贮藏的茶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减少2.45%,下降幅度比低温贮藏高66%,水分含量增加1.41%,增加幅度比低温高6倍以上。
如果你记不住这堆数字,只需记住一个点:0℃~5℃的存放环境是最适宜的。
含水量
研究证实,相同贮藏条件下,当茶叶含水量在3%左右时,水分子呈单分子层状态,相当于给茶叶蒙上了一层保护的“面膜”,减慢氧化速度,但当含水量超过6%时,水分不但起不到保护膜的作用,反而会让叶绿素迅速降解,茶多酚自动氧化,品质明显下降。
所以,控制茶叶含水量是保持茶叶品质的重要条件。在生产中,茶叶含水量一般在3%~5%之间,最高不超过6%(用手可捻成茶末的程度),名优高档绿茶可适当提高,贮藏时,相对湿度在10~45%之间,增湿最小。
氧气
氧气在空气中占21%,虽然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气体,但对茶叶并不友好。
它能够对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叶绿素、维生素等物质进行氧化,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口感,还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茶叶发生霉变。
根据研究,含氧1%的条件下,绿茶贮藏4个月,汤色几乎不变,但是含氧量如果提升到5%,汤色就会有很大变化。
所以要防止茶叶自动氧化,就要将茶叶和氧气隔离。
通常的办法是密封前要先抽真空,抽气充氮或二氧化碳,但由于成本及操作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除氧剂保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