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注意力却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握的、有限的资源,每天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学习、工作和收获的时间,大概就只有2-3小时,而我们对这一段时间有完全自由支配权利。因为这段时间要求集中注意力,我们的产出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即使每天2-3个小时,也是估算得比较宽松的了。
注意力三个大坑
观察自己和身边许多人,这些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多都消耗在刷朋友圈、淘宝、看电视剧、刷app当中去。甚至我特别痛恨百度和uc,每当打开这些app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些吸引你注意力的新闻,而且当你点进去一个的时候,就会继续一条一条地看下去。这些不仅是这些网站在分析过你的浏览历史、习惯、关注的话题后,专门针对你的喜好而设置的,而且有泄露和窥探隐私的嫌疑。(曾经家里或者手机搜索过婚礼喷泡沫的机器,第二天就在工作电脑上的广告栏推送出来,当时真的是脊梁骨都发凉,这种喷泡机器真的太偏门了好吧??)这些暂时不吐槽,但是不可否认,我之前会经常被这些百度和UC下的推送吸引注意力,然后八卦也好、时事也好,一条一条翻看下去,不知不觉就已经过去大半个小时,自己当初要搜素的东西一条没有搜过,白白浪费了时间和注意力。
注意力>时间>金钱
直到老师说:注意力>时间>金钱。一瞬间我恍然大悟。于是我学着老师一样,把手机的推送、朋友圈那个“诱人”小红点给关上,至于把手机静音好几天,这我确实做不到,因为手机静音就真的什么都听不到了,我不是soho啊,我还要接老板的电话啊。但是关掉以后真的世界变得清净了,即使我还是不能够完全不看朋友圈,现在都是刷2-3次而已。
同时,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当下的事情当中去,如果像看书一样,正在看开头,思维就调到最后想看结局,这样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体现之一。适度的耐心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耐心和时间去体现复利的力量。
付费就是捡便宜
一开头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是有点懵的,因为,钱很很重要啊,它太难得到了,付费怎么就是捡便宜了呢?结合上面那一条公式注意力>时间>金钱,我渐渐发现,其实有时候确实是这样的。例如:停车,以前我认为只要停在马路上,离开一时半会,警察已经不会来的啦,希望自己一直如此幸运。但是自从在不同地方开了两次罚单以后,我觉得以后有停车场的地方、马路上划线交钱停车的地方,绝对不随便停车。真的是血的教训,但是这样就少了很多担忧和顾虑了。
还有淘宝,说的好听就是货比三家, 其实就是浪费自己时间和注意力去节省金钱,省下的几块钱,可能还不比省下来的时间值钱,这性价比确实不高。最近我们想外出旅游,在决定是自助游还是跟团游的时候,根据这个讨论了一下,确实自助游便宜,但是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看攻略,订酒店、查路线,而且还会存在不确定性,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我们最后还是决定跟团游,解放自己。最后还有搜罗各种电影、书籍资源的时间,比自己花钱购买要浪费多很多的时间。
节省下来的注意力用来干什么?
在我关掉推送、朋友圈、刷电视剧以后,省下来的时间却不知道要干什么,这真的是RIO尴尬了。而且一旦人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像一个人发现自己生病以后,就想尽力去帮助自己痊愈,弥补以前的不足,务求想尽快康复一样。在我识别出很多浪费注意力的元凶之后,我竟然找不到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
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啊,也不是一口就吃成的胖子啊(被我绕晕了不?),就是注意力被很多东西吸引过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要一点一点改变。而首先,就从把家里的买了却还没有看的书先看完。当时我内心就os了:就是这样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很难,不过没关系,我们成长就是一天一天地改变的,只要那个复利计算的公式(1+R)^n,那个R一直是正的,即使只是一点点的进步,长久来看(就是那个n),也是一个无比大的进步了,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后来我渐渐发现,只要我在学习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无论是纸笔的还是电子档,我都可以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哦。还有就是利用番茄时间,很多时候都能做到在25分钟内集中精神去做手头上的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