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仲堪就任荆州刺史以后,正好赶上因为水灾而歉收,吃饭时通常只用一只圆盘托着五个小碗(盛菜),此外再没有其他荤菜。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马上捡起来吃了。(他这样做)虽然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却也是因为他的本性自然坦率。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了大州的长官,就认为我把过去的操守抛弃了,现在我仍然坚持这种操守并没有变。清贫是士人的本分,怎么能一登上高枝就丢掉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原文】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人物】
殷仲堪(?—399):陈郡长平(今河南淮阳)人。能清言,善属文,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谢玄请为参军,又为长史,领晋陵太守。以孝闻名,晋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授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守江陵。安帝时,两度响应王恭起事讨伐执掌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以及王国宝等人,在王恭死后又与桓玄及杨佺期结盟对抗朝廷以求自保。后与桓玄反目,战败被俘,自杀。以其曾为荆州刺史,故又称殷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