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也有青春期
主讲:姜鹏
上一讲我们介绍了贞观之治的大致情况,这一讲,我们重点向大家讲述一下,唐太宗李世民的接班人问题。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这数量不少吧,但是这十四个儿子里面,只有两个是善终,一个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另一个是李世民第十三个儿子,赵王李福,剩下的十二个,被流放的流放,被杀的被杀,还有几个是自杀和早夭。时间有限,我们重点说说李世民和他的皇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
我们之前说过,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非常恩爱,两个人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三男四女,这三个男孩,分别是长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李世民最初对自己的嫡长子李承乾是非常重视的,比如说,武德七年(624),李世民刚刚击溃了劲敌王世充,就找到了当时的两位文化大咖,也是儒学大师,让他们去教导李承乾,这两位是谁呢,如果你熟悉这段历史的话,一定听过这两个名字。一个叫陆德明,这位曾经教导过南朝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另一位那更是大名鼎鼎,名字叫孔颖达,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经学家,编纂了后来科举考试的重要教科书《五经正义》。
那李承乾的具体表现怎么样呢,一开始还真不错,史书上说李承乾这个小孩,长得好看,帅气,而且为人仁孝,怎么看出来的呢,说在贞观三年(629),太子太师李纲患了足疾,脚坏了,不方便走路,只能坐轿子,李承乾听说这个事之后,马上走出自己的府邸,毕恭毕敬的把老师李纲接到殿上来,非常虚心地向他请教问题,大家一看都夸李承乾这小孩人品好。
这个时候,李世民也有意地提高李承乾的地位,比如在贞观四年,他就下诏,说以后再有什么刑事诉讼,假如经过尚书省处理之后,上诉者不服气,可以请太子李承乾判决,这等于说是锻炼李承乾的政治能力了,再比如还是在这一年,当时一位非常重要的官员杜如晦生病了,李世民就派太子李承乾去慰问,要知道当时李承乾才12岁。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儿子,李世民的态度是太宗甚爱之,非常喜欢。
听了这些介绍,大家可能觉得李承乾真还算是比较优秀的,唐太宗和皇太子李承乾这对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很和睦,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李承乾身体有一点小毛病,他有一条腿是微微有些瘸的,虽然可能不是很明显,但肯定会影响个人形象。第二,李承乾继承了他爸爸身上那种好动、勇武的特质,比如有记载说,他曾经和自己的小叔叔李元昌一起打闹,这个李元昌是李渊的第七个儿子,但是就比李承乾大一岁,所以两个小孩在一起有共同语言,就在一起玩,怎么玩呢,两个人,你带一队人,我带一队人,穿上盔甲,拿着竹棍,互相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你看看这多淘气,有的听众朋友可能会说,这也没什么吧,无伤大雅嘛,但是你要知道,李承乾的身份是储君,他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文治君主的模样,这很可能不符合李世民对他的预期。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问题,李承乾逐渐走向了叛逆。
怎么回事呢,我们刚才介绍,说贞观初期,李承乾走上了政治舞台,那贞观初年政坛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风气是什么,直言进谏对不对,这种风气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皇帝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之间,也体现在太子李承乾和他的太子府幕僚、大臣之间,而李承乾当时多大呢,十几岁,也就是青春期的时候,而我们知道,青春期的小男孩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你越是让我这样,我就偏不要这样,对不对。
一开始,李世民跟太子身边的官员说,我十几岁的时候,那还在战场上杀敌,在城镇间游走,所以我还算比较了解民间疾苦,但即便这样,我做了皇帝之后还做了那么多错误的决策,现在你们看看太子,长这么大了,还没怎么出过宫城,没怎么见过百姓艰辛呢,那他以后做了皇帝,肯定容易产生骄奢淫逸的情绪,所以你们这些在太子身边的人就很重要,你们得多规劝他,多提醒他。
好了,这些人拿到命令以后,天天到太子李承乾耳边进言,而且经常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更不顾及人情,跟李承乾说,你要对得起你的身份,你得把咱们大唐的江山放在第一位,十几岁的李承乾听了之后当然会产生一种叛逆的情绪。等到唐太宗李世民意识到太子和以前不太一样之后,他没有去问儿子,说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最近不爱学习了,这些他都没问,而是自作主张地认为,一定是儿子身边的这些官员不行,没教导好李承乾,于是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挑选了一大批名臣去做李承乾的老师,你比如说,于志宁,这是唐朝宰相,是当初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再比如李百药,这是隋朝重要官员李德林之子,也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诗人,还有什么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这些人都去给太子李承乾传授过知识,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大家,没错,但是这些人的政治理念不一样,每个人都给李承乾讲自己的那一套,要知道李承乾当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他没有那么强的辨别能力,不知道该听谁的,所以很快就陷入了混乱,而且逐渐厌学。第二,与太子宫之前的那些官员相比,这些人在直言进谏这方面会有大的改变吗,根本没有,你比如说像孔颖达和张玄素这些人,经常是比着上疏,而且措辞和态度非常严厉,甚至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当时李承乾有一个奶妈,按理来说,这个奶妈的地位那是非常低的,她是不能干涉政治的,但是她实在是看不下去孔颖达这些人对太子李承乾的批评和约束,她就找到孔颖达,说您看看,太子现在已经成人了,已经这么大了,您还在那么多人的面前,那么严厉的批评他,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妥,您多少也顾忌一下他的脸面对不对。结果大家猜孔颖达说什么,孔颖达说死无所恨。不好意思,我就这样,我这么做全是为了太子好。
当时李承乾的内心得是多么的煎熬,所以产生一些叛逆情绪,也不难理解,而我们也可想而知,李承乾这样的表现,一定会让李世民对他越来越失望,而就在父子关系出现裂痕的关键时刻,一个人闯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视野,这个人就是他和长孙皇后的另一个儿子,李承乾的四弟,魏王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