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打卡的时候,刚好看到你写的内容。关于日更的困惑,我也曾有过,我猜也不只是我们两个有过。当日更变成一种负担,那他的意义又将何在?做与不做又有何区别?其实这件事就要回到我们的初衷。
你参与日更的初衷是什么?是让自己完成每日写作的习惯?那你已经做到了。既然做到了,就不该再停留在这一个阶段,需要向下一个阶段“质”去迈进。如果本身的要求就是质,那就要从这一点上去要求自己,或许天天有质量我们一时半刻还不能达到,那一周一次或者两次有质量的文章总是可以的吧。然后把其他的日更当做自己写作状态的一种维持,只要在写就OK,至于内容,随意就好。
第二个问题,关于日更的表现形式,其实这个我真觉得无所谓。如果你想在日更的同时经营公众号,那你就去公众号发表,如果想方便就在简书或者小打卡。不要担心自己的内容不够完美,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完美到完美。如果你已经达到了完美,也就不用在日更群苦恼。接受现在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当下,去努力。
第三个问题,没办法保证自己的质量,甚至有时候不知道能写些什么。我也是。曾经、现在我都有这样的时候,我想将来我也还会有这样的时刻。首先是关于质量这一点,还是要回到初衷,你日更的目的是什么?无论是积累量还是想增加质,都表示了一点,你现在还没有达到你想要的“质”,所以写作没有质量不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么?也许你说两个月的时间了,已经够久了,该有变化了,但是你没看到。这里有两个可能的原因。1,你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质的要求不高,所以它的变化很缓慢,慢到你还不足以一眼看出来;2,质变已经存在,只是因为你跟它朝夕相处所以没看到。我猜比较大的一种可能是,质变不是没有只是还没有达到你想要的高度。我就经常有这个心态,一开始恨不得马上就有结果。但一个事物从量变到质变最需要的是时间,比我们想给的多更多的时间。
写作就像一个蓄水的池子,既要有输出又要有输入。我们的写作就是我们的输出,你日日坚持不断的写作所带来的的输出量是巨大,那么想要池子里的水不干,你就需要持续输入。或许是读书心得,或许是人生感悟,或许是职场困境,无论什么东西,持续的输出是要靠持续的输入来维持。所以当你不断的输出却没有输入的时候,池子里的水就干了。可以考虑一下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在这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持续输入。然后你会发现,哇,我原来有这么多内容可以写。
要相信,你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不在今日就在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