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自古以来便是平民百姓仰望的对象,更是不少家族累世奋斗的追求目标。但到了唐代以后,中国的贵族却突然转弱,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梳理一下中国贵族的发展史。中国早期的爵位制度和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大分裂的社会有共同点,贵族拥有爵位、领地,在自己的领地内作为君主,而同时又对高一等级的君主效忠服役。
其代表性制度为周代的五等爵制,主要规定了在天子(在周朝指整个古代中国的君主)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天子是天下共主、除了作为贵族拥有自己的直辖领地外,统辖所有的诸侯,而诸侯按照爵位等级治理领地、统辖下级附庸贵族。
诸侯封建制度到了东周开始逐渐乃至全面崩溃,如春秋时期的楚国,本为子爵,因不满其国大爵小,要求周王升其爵位未竟,于公元前704年称王;其后其他六个主要诸侯国也纷纷称王,周天子仅为名义上的“天子”。
各个分封贵族都尤其自主性与独立性。世卿世禄制,甚至可以称王,自立门户。这一段时期是中国古代贵族政治的顶峰,应该可以称之为贵族社会。
但是随着秦国统一六国,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贵族的政治权力由先秦的主导地位变成了服从于皇权的从属地位。传统的分封封建贵族开始被官僚贵族取代。
传统的分封封建贵族的最后一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楚国贵族项燕的后代,从小就是贵族气质,秉承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把秦王朝灭了,试图恢复先秦的分封贵族统治。但是楚汉相争输给了刘邦,刘邦并不是传统贵族,他实行的还是封建君主专制。他开创了非刘姓不称王,杜绝异姓王,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得到了不断加强,贵族政治为主导的体制消失。
传统的贵族逐渐被新兴的官僚贵族取代,以前的世袭制度“世卿世禄制”被察举制取代。
汉代的察举制以及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都使世家大族和门阀士族壮大,取代传统意义上的贵族,成为了当时有一些特权的贵族阶层。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家世族,例如著名的四大士族崔卢王谢:即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贵族和世族大家。
最典型的就是南北朝的东晋,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东晋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导上朝时,成帝都要起立相迎。
"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也反映了大门阀士族为主的贵族政治达到顶峰。
随着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唐的兴盛其实都离不开一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隋朝的杨坚和唐高祖李渊,他们之间沾亲带故,都是出自关陇贵族集团,关陇集团摇身一变变成了天下最具权势的皇权贵族集团,先是打压其他贵族集团。但是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皇权和老的集团势力最终还是发生了碰撞,皇权要发展,就必须挣脱关陇集团的束缚。
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他重用关东豪杰来制衡,李治通过立武则天为皇后来打击关陇集团的代表长孙无忌,武则天大开科举选拔寒门书生,都是皇权为了挣脱集团势力的束缚的一些手段。把入仕的权力由被门阀士族掌控变成皇帝牢牢把控。由此,许多普通家族的寒门子弟得以慢慢进入到权力中枢。
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更是真正从制度上废除贵族子弟做官的优先特权,向广大庶族寒门子弟开放做官出仕的政治出路。
“安史之乱”后,势力衰弱的关陇集团与关东的“五姓七家”合流,共同撑起唐朝的半壁江山。这个时期的唐朝还是一个由贵族出身的皇帝,和贵族臣子为主体组成的朝代。
台湾大学历史学教授梁庚尧在《中国社会史》一书中就指出,从唐肃宗到唐朝灭亡的179位宰相中,出身于名族和公卿子弟的共有143人,占总人数的80%;出身于中等家族的仅有22人,占比12%;而真正寒门出身的宰相只有12人,占比7%;其他1%未能确定。
如果说科举制是破坏贵族制度的熔化剂,那么唐朝末年的频繁战争则成了插在中国贵族心脏上的一把尖刀,并极大加速了中国贵族的灭亡。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一位屠戮唐朝贵族的超级杀手。
公元880年,在历史上以疯狂屠杀闻名的黄巢农民军攻破长安城,在长安开始了大规模的烧杀掳掠,大量的贵族和平民遭到疯狂屠杀,史载黄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意思是黄巢将李唐王室贵族人在长安的,杀得一个不留;
公元881年,由于唐朝军队的反击,黄巢撤出长安城,对于唐朝官军的到来,老百姓无不鼓舞欢呼,但黄巢很快又杀回长安城,由于恼怒长安城的老百姓竟然欢迎官军,黄巢指使军队对长安进行屠城:“巢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
黄巢叛军被平定后,中国历史上最后的贵族们,又迎来了“白马之祸”。
唐朝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六月,由于计划篡夺帝位,朱温指挥他的手下,将唐王朝最后的王公贵族们,在一夜之间几乎斩杀殆尽,并将他们的尸体全部扔进了黄河,史称“白马之祸”,“士族清流为之一空”,中国的贵族们,走到了集体灭亡的边缘。
把“五姓七家”的人都扔到黄河里头,这标志着:实际控制了中国500多年的关陇贵族集团,他的根系势力彻底灰飞烟灭。而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贵族阶层,至此也走入了灭亡的境地。
进入五代十国后,武人政治横行,战乱频繁。开头提到的一些士族门阀家族,在时代的战乱中不要说出人头地,后代子孙连性命都堪忧,从此以后,中国的这些贵族阶层,开始脱离了中国政治的核心,许多贵族子弟要么在战争之中遇害,要么迁徙到了南方,家世最终逐渐沦落,变得跟一般的家族一样,无复当年的辉煌。
进入到宋代后,科举昌盛,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矫正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武人政治的弊端,也非常鼓励读书,据说赵匡胤在祖庙中就立有石碑教育后人,其中三条训令,第一条是不杀柴氏子孙;第二条是不杀读书人和提意见的人;第三条是子孙有违此誓者,皇天不祐!由此可见,宋朝的开国皇帝对于寒门士子和读书人的超级重视,因为世间已无贵族,皇权必须更多地依靠寒门士子们来辅佐。
而根据台湾大学历史学教授梁庚尧等人的统计,以《宋史》中列传的北宋人物共1533人进行分析,发现他们其中共有845人,也就是占比高达55.12%的人物,完全是平民出身,祖上没有任何人做过官,这也透露出,中国古代贵族,在唐朝时仍占朝政绝对多数,但到了宋代,朝堂上已经是平民出身的人占绝对多数了。
梳理了中国贵族阶层的兴衰历史,我们发现,随着中国各朝代皇权的不断强化和选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贵族阶层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削弱,直至因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改朝换代的权力争夺,使得中国传统贵族阶层所剩无几,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了。为什么中国的贵族没有生存空间,没有像欧洲那样的贵族血统传承呢?有下面四方面原因:
一、中国古代政治以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及中央集权制度为主,君权至上,封建君主,皇帝绝对不允许其他的贵族阶层势力去威胁自己的统治。政治制度上就决定了贵族政治难以为继。
二、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社会形态就已经形成大一统的国家观念,贵族政治的四分五裂而治不符合中国国情。
三、中国的贵族基本上都是开国有功而兴起,没落也大多由于皇帝不信任或者是改朝换代。中国改朝换代过于频繁,战争相对较多,贵族本身都难以长期保存,贵族血脉也不一定能流传下去。
四、中国一直存在一种说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们认为“那些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皇帝其实是人人可以做的”。“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思想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连皇帝都可以换掉,贵族又是哪根儿葱呢?因此贵族身份在老百姓心中什么都不是。
中国人民本身具有的自强不息精神和反抗精神,他们积极进取和反抗压迫、反对天命的思想,不甘心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这些都是与贵族阶层格格不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若森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