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为什么人生要适时做减法?
1、加法是人的本能
在人的意识里拥有的越多感觉会越好,人的贪婪的本能让人没有满足,不断索取,不断存储,人的本能是:拥有越多越好。
2、如果一味做加法,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
当一个人如果他什么都会的时候,往往很难做出成绩,因为优秀,难以卓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学的东西越多,想要得到的越多,越容易没有重点
对于我个人来说就是一个例子,刚开始在效果图行业画了几年图,在这个工程中从刚开始的建模,到渲染,后期,到室内,再到su建模,这些都接触并使用过,后来又同时做设计,再后来又接触施工,整个一圈下来,搞的精疲力尽不说,最后学费还没少交,并且又回去了,到目前,重点只放在了两个地方,景观效果图制作,和办公室装修。晚上跟两个同学聚了个会,他们也都算是小有成就,都自己开公司,一个做办公室装修,年营业额1000多万,一个做艺术涂料,年营业额几百万,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之前都从事过销售工作。人的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并且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切记不同行业之间跳来跳去,没有重点,也容易让自己迷失。毕竟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当我们做事的时候,应该多考虑一下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价值的?这些事物,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我真的有必要将我最宝贵的时间资源,花在这上面吗?也希望自己早日从迷失中走出来。
Q2:怎样做减法?
1、从整理家中的物品开始,实操“断舍离”。
“断舍离”是日本山中英子提出来的概念,也写成了畅销书《断舍离》。断舍离词语源于瑜伽的修行,即:断行、舍行、离行。在山中英子看来,“断舍离”不是普通的整理术,而是由外到内的修行。
山中英子解释说,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这也就是精读君理解的“君子不役于物”。以自我为中心,去决定物品的去留。我需要的才重要,才留下;我不需要的,就让它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信息过载说的是信息过载,其实物品也存在过载。断舍离聚焦于当下,活在当下,现在不需要的东西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不要抱着“也许以后会用得着”的观念去储存,将家里宝贵的空间,变成“垃圾”储藏室。
大家可以看看青年乔布斯的房间,猜测一下乔布斯此时在想的是什么。
从修行的角度看,通过不断的筛选物品,当下的自我会越来越鲜明的呈现在自己眼前。
比如,有人送你名贵的东西,你不舍得用。在你的潜意识里,可能你认为自己配不上这个物品。
比如,已经不会再用的东西,仍然保存留下来,这一方面是留恋过去的时光,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执着过去、逃避现实。
比如,过分囤积纸巾等日常用品,觉得没了这些就会觉得困扰,则可能是过于担忧未来。
2、“少就是多”,给工作和生活做减法。
大家知道20/80法则吗?简单地说,这是一个经验统计规律,大意是说20%的时间,产出了80%的成果;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诸如此类。后续日课精读君还会详细做阐述。
在这里,读友们要知道的是,事与事之间的重要性是不相同的,关键的重要事情,会决定大部分的成果。谋定而后动,懒人高效率,实际上就是要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什么是那20%最重要的事”,然后集中精力完成它。
抓住这20%的少,取得80%多的成果,比忙于另外的80%,只得到20%的成果,要好很多。如果算下投入产出比,前者是后者的16倍,差距不可谓不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