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0 22:07:55)
今天是世界中文日,来说说木心吧
“这样一种人,很不容易道破。
试道而破之——只有正义感,没有正义。”
“志趣高尚才具卓越的人,由于照料周围的庸碌之辈,而施施然自己没落了。
谁表同情,谁也就施施然。。。。。”
“植物动物都是很迈迹的,一切我能看到的植物动物,我几乎都喜欢(有少数,实不愿恭维),就在于鉴赏它们的无所因而奋发自立。”
看木心的时候,第一本我觉得好但是有点装逼了吧,少了一个蒂的感觉。看第二本我觉得很好呀,非常结实的一个蒂,那些看一本看一遍就能让人握住把柄的人才不入流呢。这样来使用中文是我愿意学习的。
然后我想何以他可以写成这个样子呢?
妄自揣度:首先应该是因为他认识而且会用很多字。一定程度上,他是一个字一个字来写的,这不是说不流畅而是相对来说大多数人是一个词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词组来写作的,甚至有些人是一句话一句话一句话(目排党报和中学生作文)。用字来写这种情况诗歌里比较多。写比较长的散文会很累人。写成小说恐怕不止作者累连读者也会累。虽然这样我想职业作家还是应该有一个字一个字去书写的觉悟。想想我们的文字曾有过钟鸣鼎食的尊贵时光。第三是此人于文字之前有初衷,写作总是把写作者带离自己的初衷,#暂时性失忆忘记名字了#是由它带着离去而木心是老练优雅地转回来。他的文字很多很多转折,这是反思吗?是自我矛盾吗?恐怕都不是。是加点盐加点糖加点糖加点盐曲折的体验之后我们恰恰停驻在他最初预设的味道上。
我高三的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裘马轻狂的十八岁,读他的书竟读出了自惭形秽之感。老先生刻薄得很。但他对于公认大师似是全部承认的(除了屡被群嘲的罗曼罗兰)。这让人很有安全感。对文明的肯定也是对生命的肯定。有反抗文明以肯定生命的人,文明肯定他们的反抗以再次肯定生命和自身。
面对一个不甚出名的或者同一时空的人自感形秽是一件美妙的事,不过他其实很出名而且已经死掉了,所以只是美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