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那些你满心欢喜的存在,或许在他人看来并不值得一提;而你以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他人看来不过是过眼云烟。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说,“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即使你穿上他人的鞋子,也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因为你没有对方的思维和经历。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人的本质是孤独的。而对成年人的孤独,或许唯有悲喜自渡。
**01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只能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一个大姐曾说自己和对象闹矛盾,当时两人正在大街上,对方转头就走,对她不闻不问。
后来,有一次,两人越闹越凶,对方直接将她推出家门,还要将她推下楼梯间,嘴里还嚷着叫她滚。
我听完,不理解,因为她怎能让自己陷入这种境地?
我深信: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允许的。
那个男的在第一次把她丢在大街上的时候,就不该还有后续的变本加厉。
当时我给了对方一些建议,不知道大姐的境遇是否有所改善。
因为个性和观念不同,我不太能理解大姐的想法和行为。
与此同时,当我与好友吐槽或抱怨所遇到的人与事时,对方也并不能感同身受,还给我一些不能执行的建议。
人生的本质,是一个人活着。
那些你难过悲伤,亦或高兴快乐,都是自己的事,没有人会为你负重前行。
佛说,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02
放下期待,事情向好的开始
朋友在失恋后常说,没有期待,就不会失望。
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这话似乎没错。对人对事,不抱期待,自然不会有失望。
就像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就不会有巨大的悲痛来袭。
但我并不想为了避免悲痛,就错过欢喜。
是放下期待,但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接受现实,以更好地前行。
曾听一个姑娘说过一件小事,她喜欢读书,一天对象来接她下班,她说起三毛,对方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那一刻,她停下来了,怔怔地看着对方。片刻后,她就当什么都没发生,岔开了话题。
她说本来自己觉得他竟然连这都不知道,两人没有共同话题。但后来意识到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否定他这一个人。
相对来说,他是个不错的对象,在其他方面,他也有亮点。
当我们放下期待,接受对方本来的样子,关系自然会变得和谐。否则,事情会演变成一个人要求另一个人改变,然后冲突不断。
放下期待,事情自会向好发展。
**03 **
在孤独中,丰盈人生
安东尼·斯托尔说:“孤独不是在空无一人的房间里,而是在人潮汹涌的街道上,你不知该往哪儿去。”
这与刘震云在《一句顶万句》中说的类似,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孤独是想说话,却发现无一人能懂;想走走,却无地方可去。
但奥斯卡·王尔德说,不要为孤独而羞耻,没有人能避免孤独,孤独是自由的。
卡耐基说,只有那些勇敢的人才能面对孤独,并且从中找到自己的力量。
梭罗在瓦尔登湖过了一段隐居的生活,在这里过着极简的生活。
除了大自然,便只剩自己,唯有孤独相伴。
但他不仅没觉得孤独,还在孤独中思考人类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其思想结晶最终呈现在作品《瓦尔登湖》中。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唯有独处静思,才能窥见自己的灵魂。”
因此,虽孤独永恒,但丰盈相生,人生也广袤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