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 风起青萍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一个平凡的赌徒,一次普通的盗窃,却在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掀起了一场风暴。



朱实慢慢回过了心神。此次原想挽回昔日的荣耀,无奈不是自己学艺不精,而是山外有山,没想到已失传八百多年的屠龙手今日重现江湖。若不是莫名避开了自己,自己这条老命算是交代在太室山了。朦胧中听到有人说,只求胜负,不决生死。乱哄哄的,其他就不记得了。

大会尘埃落定,各路人马陆续下山。刘大人旁边的少年说道,“多谢几日来刘大人盛情款待,我回京城之后定为大人美言”。这位刘大人一拱手,并未说话。少年也不见怪,径直下山追赶莫名去了。

谁都没有注意到,就在莫名使出那招大屠龙手的时候,一双冰冷的眼睛就没有从他身上离开过了。这是一双仇恨的眼睛,可没有人会在意,因为这不过是一双蝼蚁的眼睛。

这莫名经武林大会名扬天下,随后创立永定镖局。正是春风得意之时,此且不表。

且说大唐东都洛阳上空却是彤云密布。李治刚去探望了长孙无忌,回宫之后便心事重重。

大唐天子的愁绪还要从一件普通的盗窃案说起。话说,长安城长孙无忌的府上有一个专管下厨采购的奴才名叫李奉节,这李奉节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为人处世很有一套,只是人有些不老实。每每借采购的便利从中取些实惠,借着长孙府的权势,一向是低买高支赚尽好处。再加上正常的月银,本应十分富足。可这李奉节偏偏有样坏处,使得人过三十尚未娶亲,手头也没什么余钱。若问为何,却原来这李奉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赌徒。但凡手中有点儿银子,便要去那赌坊玩耍,不输的精光绝不罢休。所以,经常是拆东补西,东借西凑,可到头来,不仅无处借用,还欠了一屁股债。

这李奉节也是感觉走投无路,不由计上心来。这长孙无忌的府上金银财宝不可计量,何不拿几件,对府上来说,少几件物什无非像牛身上少个虱子,无关痛痒,想必不会有人察觉。

这一日,李奉节趁着月黑风高之际,摸来摸去,却来到了长孙小少爷的书房,寻摸了半天,没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不由得一边骂娘一边悄悄往外退。却又心想贼不走空,于是随手顺了一砚台。

虽没拿到什么宝贝,可廖胜于无,第二天一早这李奉节便借采购之便来到一当铺,寻摸着换点钱花。可是,这李奉节一脚踏进了这当铺,也就一脚踏进了鬼门关,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小命,更有许许多多的达官贵人为之陪葬。

却原来李奉节偷的这砚不是凡品,而是高宗皇帝御赐的麒麟墨玉砚,不仅珍贵无比,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有的东西。掌柜的看了几眼,便看出了端倪,有意拖住李奉节,却让下人飞报官府。

案情清晰,证据确凿,李奉节对偷盗事实供认不讳,按律,“诸窃盗 五十疋加役流”。此案原应了结明白。可不知为何,短短几天时间,老实伏法的李奉节突然告发长孙无忌谋反!

案情重大,高宗皇帝命许敬宗与辛茂将共审长孙无忌。

从天牢探望长孙无忌回来后,高宗皇帝看着许敬宗的审理结果陷入了沉思,“于公而论。长孙无忌为凌烟阁功臣之首,位列公爵,现为顾命大臣。对大唐可谓说立下了不世之功。于私而言,长孙无忌是自己的亲舅舅,没有这位舅舅的坚持太宗皇帝根本不会把皇位传给自己。而且就是太宗皇帝自己的皇位也多赖长孙无忌之力,更何况——”。

李治努力想回避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对不起这个舅舅,更何况,高宗心里明白长孙无忌绝无可能造反,也万万没有造反之心。

“可舅舅啊舅舅,你怎么就是不肯低头呢?立谁为后并不重要,可朕的家事由朕做主,朕的天下也必须由朕做主。这大唐天下姓李,不姓长孙啊。你是我舅舅,可——帝王无私。”

李治依旧静静的坐着,过了一会儿,说道“宣许敬宗进宫”。

“回陛下,夜深了,恐怕许大人他—”

李治冷冷的哼了一声,随即说道“放心传旨吧,他还睡不着”。

风疏雨骤。

显庆四年,即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削爵,流放黔州,未宣永世不得进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