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一阵秋风
淋一场细雨
哼一路小曲
赏一轮明月
忆一段童年
期盼的
不只是成长
还有的是
你养我小
我养你老
中秋,月之圆,如亲人相聚团圆,由于读书和工作的原因,已经很多年没有和父母一起团聚过这样的佳节,也曾和多少人一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幸运,这次有机会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过节,待在他们身边,倍感家的温馨,一年年看到他们青丝变白发,心里无奈又心酸,时常感叹“我长大你变老”,还记得,你们年轻的模样,往事历历在目。
刚上高中那会儿,总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了,有些小叛逆有些小虚荣,总是抱怨妈妈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在朋友面前不喜欢谈论父母,觉得他们唠叨麻烦。记得高一有一次学校有文艺表演,本来妈妈担心我学习是不支持我去参加的,但是由于我回家后一直在家黑着脸,不和她说话。最后她妥协了,还跑来给我和同学们化妆,内心是有些小触动,但性格倔强而有些强迫症的我还抱怨妈妈画得不好,抱怨完匆匆离开,扔下了还在给其他同学化妆的妈妈,自顾自地跑了。演出结束后,同学们后来都说妈妈化妆化得好好,把我们都画得好美,那时候我才想起妈妈来,才觉得自己太过挑剔与苛刻。年少无知,感谢妈妈的耐心与包容。
后来由于高考成绩不够理想,去了外地复读,爸爸很忙,所以每次在车站接送的都是妈妈,每次我出站以后总能看到人海茫茫里一个弱小的身躯。那时候,家乡还没有动车,我们家也没车,每次我的行李都是妈妈帮我提,她总说“我是大人,我来拿”,每当此时,多么讨厌柔弱的自己,恨不能为妈妈承担哪怕一点点重担。有一次,妈妈送我去车站,进站以后才发现我身份证没带,着急的我在想着眼看车还有二十分钟就要出发了,打车回去最快也要十几分钟,不知如何是好(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就是个傻子)。妈妈是个急性子,把我的行李放好后,说了一句“就在这等我”,转身便离开。当还有两三分钟汽车发动引擎准备出发的时候,一大群人看向了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的窗外,妈妈喘息着叫司机师傅开了门,大伙儿纷纷议论开来“刚刚好危险,差点撞到了!”有人还对着我妈说“妹子,你还是要注意安全呐!我们等你都行,刚刚太危险了!”妈妈笑着说“我还不是担心车开走了,女儿身份证没带也是不行的!”接过妈妈带来的身份证,跟妈妈拥抱了一下匆匆告别,内心满是感动,但更多的是担忧,当年的我内敛,不善表达,并没有对母亲表示过多的安慰,但我知道,妈妈的爱是不求回报的。
后来工作以后,有时候给爸妈买衣物,妈妈总说“别给我们买,自己先存着或者给自己买,我和你爸爸自己买,你不知道我们喜欢什么类型,你们年轻人的眼光和我们不一样。”我知道她是心疼我为他们花钱,妈妈总是体贴入微。还记得有一次我们秉烛夜谈,她说“其实父母对下一代的爱都是不求回报的,就像你外婆待我,就像我对你,可能有时候为了下一代会偶尔忽略上一代,只希望下一代过得更好幸福快乐,我们做父母的也就安心了!”我说“不会,妈,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会待你如你待我!”她说“不用,下一代我还可以帮你带!”
如今看着父母一年年老去,心有不忍,对过去莽撞的自己感到歉疚。忽然想起龙应台的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高中时期的我,自私,叛逆,不懂表达,或许常常以“不必追”这样的方式告别父母。而现在总千回百转想回到父母身边多陪陪他们,遗憾地是再也追不回属于父母的我们的年少时光。
父母是需要陪伴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多元的时代,父母看着朋友圈里的团聚,会被孤独感涌上心头,会担心你的漂泊流浪,会心酸着你的心酸,会暗自潸然泪下!我想给他们更多的爱,更多的陪伴,让他们内心富足,不去攀比不去羡慕别人,我想要给父母我所有能给的,就像他们把所有他们能给我的一样,其实他们要的也不多,只是想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