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与几位成都本土网贷平台负责人聊天,谈及近期公司动态,无一例外地表示:在为平台合规寻找出路。
事实上,在本次出台的网贷细则中,虽罗列了13条红线,但是真正摆在90%甚至更多网贷平台面前的难题不外乎三方面:1、接入银行资金存管;2、拿到ICP许可证;3、业务转型,告别大单模式。
三大“拦路虎”横在眼前,要与之周旋,各家网贷机构仅有1年时间,期限一到,谁走谁留,尤未可知。因此,对网贷平台而言,当务之急还是如何用好这1年,不求突破蜕变,但求剩下、留存。
除了监管细则在加速网贷平台的洗牌之外,网贷行业自身也在不断“净化”。
9月1日,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8月月报》显示,8月,网贷行业成交量虽然实现了单月1910.3亿元的整体成交量,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依然不断下滑,平台数量为2235家,相比7月底下降了46家,环比下降幅度为2.02%。8月停业及问题平台共计99家,其中问题平台42家(跑路30家、提现困难12家),停业平台57家(停业56家、转型1家)。
行业形势严峻、市场竞争激烈、监管政策严厉、整改情势迫切,国内网贷行业不得不面对靴子落地之后刮骨疗伤的进程。回到文初的话题,除去市场竞争的因素,当前横亘在网贷平台面前的三只“老虎”,才是关乎平台生死的关键。如果说新规是“丰满的理想”,那么它不得不面对网贷行业“骨感的现实”。
银行资金存管方面,新规要求网贷机构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第三方资金存管机构,对客户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实现客户资金和网贷机构自身资金分账管理。但事实是:截至8月15日,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的平台有130家,其中上线直接存管系统的平台只有39家。39比2235(最新网贷平台数量),1.7%的比例,这着实是一个不小的差距。
要解决这一问题,网贷平台剃头挑子一头热显然行不通,银行还得拿出积极的态度应对。从当前情况看,网贷平台与银行从签订资金存管协议到银行存管系统正式上线,前后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这还是部分比较积极主动的银行,更多银行还处于观望犹豫、待价而沽的状态,这对网贷平台挑战不小。
在具体的进程推进中,监管层如无更多办法出台,平台与银行在资金存管方面或难以推进。
如果说银行资金存管这一监管举措,给网贷平台造成了压力。那么,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在ICP许可证申请批复方面的“格外小心”,无疑让这些平台的合规道路雪上加霜。
业内人士表示,网贷平台获得ICP许可证的真正难度在于,网贷机构属于金融行业,通信管理局要求平台必须出具金融监管部门的批文才予以审批。而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经历了网贷行业之前的无序发展之后,对网贷平台的要求显然更加严格了。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一些自称“有办法”的中介,会将ICP经营许可证的办证费用标到了30多万元。
如果被银行存管和ICP许可证这两大外因“刷下来”让平台深感冤枉,那么,大单模式则让网贷平台因自身业务陷入了不合规的漩涡。资料显示,目前P2P的资产类型主要包括车贷、房贷、消费贷、信用贷、企业贷款等,而大额信贷资产主要包括企业贷款、房屋抵押贷款、保理等业务,新规出台后,“大单”模式平台转型迫在眉睫。
转型如何转,向什么方向转,也是“大单”模式平台亟须考虑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行业资产转型可参考个人小微贷款、车贷、消费金融等小额空间。事实是,作为十分成熟的发展领域,这些小额空间早已成为传统银行、知名电商、上市集团、地产开发商角逐的新战场,“大单”模式再平台参与其中,前景不容乐观。
大量淘沙勇者胜。网贷平台的“求剩”道路,走起来并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