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还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一小段。是在教室贴着的标语警句还是老师亲口的说教?记得不大清了。只记得当时大家的理解都是人的一生有尽头,但知识是没有边际的,所以要去努力学习。
后来才知道原来后面还有一小段,“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在当时给正值叛逆的我提供了一个反抗的资本,去反说教。虽然是想着借此反抗,却也从来没有想过这句话究竟对吗?又为什么是对的呢?
懒惰和叛逆让我不去思考就认定这句话的正确性。不止这句话,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对所谓的名人名言从来就不去思考,只是觉得本应如此,应该是正确的。可能是懒得去思考了,毕竟听从名人的话是最不费力的。
直至那天晚上,失眠了,思绪很乱,时而幻想一下未来,时而回忆一下过去。发现原来小时候的自己还是很有好奇心的。到现在都很佩服自己小时候那种无尽的好奇和提出问题的天马行空。下着雨玩着游戏,愣下来的时候在想为什么会有雷,为什么会有雨,他们又是怎么诞生的?如果它们是某种东西转换过来的,那一开始这个世界上有东西,那那些东西又是怎么来的?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吗……
但这种无尽的好奇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逐渐磨灭,很长一段时间,我会把这种好奇心的丢失看作是一种耻辱。但细细想来,这可能也算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规避吧,去躲开有涯随无涯的陷阱。学海无涯,而且深不可测,我们根本没有这么多的余力去探究这么多的问题。
无尽的好奇和有限的时间精力较劲,好奇终究还是会败给条件的限制。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要想成为某一个小领域的大师,需要在你有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上还得花费至少一万个小时。假如你一周能有五天每天有八个小时做到专注地去研究一个领域,那你要想成为一个大师大概需要五年时间,而且这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有些人有些领域可能要更长时间的积累。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起码都得在这上面花费大量时间甚至大半生,那要去满足孩童时无尽的好奇要付诸多少岁月?多少生呢?
我们应该用有涯的一生去探究有限的领域,而不是左挖一下,右挖一下想着能把所有都看透,那是不切实际的,到头来哪怕筋疲力尽,却空有广度而毫无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