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怕死的韩愈,也有不怕死的韩愈。
王谠《唐语林 ·栖逸》载:“韩愈好奇,尝与客登华山绝顶,度不可下返,发狂恸哭,遗书。”
一代文豪,登临华山绝顶,患了恐高症,吓得号啕大哭,魂飞魄散之际,甚至还写下了遗书。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为苍生请愿,不惜犯颜直谏,且做好了被亲人收尸的准备。
1.在华山绝顶失足,死于非命,轻于鸿毛,是以怕死;
为百姓苍生请愿,死得其所,重于泰山,是以不怕死。
其实,韩愈怕不怕死,这并不矛盾,这是背后追求的需求不同。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的取舍;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是巴金的选择。
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中也有一点表明:个体对需要的追求不同,并不是必须先满足低等需求,才再满足高等需求。
归根结底,都是需求不同,人人都害怕死亡,“所欲有甚与生者”,让他们毫不犹豫地做下抉择,他们对“义”的渴望已远远大于对生的需求。
他们并不是选择了死亡,只是认定了他们心中膜拜的“大义”。
3.无论如何,怕死与不怕死的韩愈,都是完完整整的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