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讨论“国内的断舍离与消费主义的关系”。
我觉得断舍离的概念被局限化,或者说被神圣化了。
我认为的断舍离就像早起一样,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当然好,但好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断舍离最早出自瑜伽当中的断行、舍行和离行。既然是修行,天然当融入生活。
断舍离的倡导者山下英子女士把断舍离引入家居整理和家庭事务当中,是把这一虚无缥缈的理念转化成了更加实实在在的行动。
就像成功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而断舍离也正是成功人士的标配思维。
无论是《人生由我》的作者硬核女性梅耶·马斯克,还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作者凯勒·帕帕森,更多的各领域中的榜样人物,在他们成功的背后,都能看到断舍离的底层思维对他们的影响。
向优秀的人学习,必然绕不开将断舍离融入我们自己的理念。
2
我自己践行断舍离已经有几年的时间。期间对物品的拥有和掌控也有过反反复复的状况出现。但是不执着于一个唯一的标准,也是断舍离当中很重要的一个信念。
断和舍都是过程,“脱离执念”,不困于自己的认知局限,才是断舍离最终的目标。
目前我已经养成了控制大体数量,时刻保持着“一进一出”的思维习惯。
衣物方面,除内衣和贴身衣物之外,保持其他衣物全部悬挂收纳。但凡空间拥挤的时候,就是我需要再次集中断舍离的时候。而因为数量并不庞大,做起来没有难度,也就更能体会其中的收获。
日用品基本保持常用的最低量。因为还要考虑家人的心情和感受,所以会在互相沟通的前提下,保持全家最舒适的用量。但就我自己而言,没有备用品的生活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网络购物的便捷,已经让我放下了对备用品带来的安全感的依赖。
与人生相关的纪念品和回忆物品等,除了收纳空间的限量之外,我还给自己设置了心理的遗忘期限。每当因为一个什么契机需要翻找这类物品的时候,我会抽出时间,把相关的人生物品一并整理一遍。包括照片、视频等电子文档,当看到、触摸到它们,没有太大情绪起伏,或者很难想起一些记忆碎片的时候,我就会选择与它们正式地告别了。
与拥有和保留相比,我更相信身体给我的信息。
3
每天都会有新的对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沉淀下来。那些被身体被情感被记忆遗忘的东西,就让它顺其自然的离去吧。事物的来来去去,只是一种能量的流动。
就像读过的文章会成为我们的气质,走过的路会变成我们的格局一样,一切珍贵的东西都会变成我们的人生。
去与留,并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我们需要接纳的一个结果。
断舍离,其实是在帮助我们关注当下拥有,而不谈遗憾的智慧。
从物品开始断舍离是思维锻炼的一个很好的抓手。
最幸福的事,不是留下了什么,而是我们经历和铭记了什么。
带上练就的断舍离的思维,运用到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等更多的方面,专注当下,忽略失去,人生会更加从容而淡然。
从断舍离中学会不留遗憾的思维,岂不是比它是什么主义更重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