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ID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关于多重人格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后,人格分裂题材的电影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出现,到今天人格分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了,很多人应该都有所耳闻。影片的前半部分会让人觉得这是一部致敬阿加莎的悬疑片,一群人因为一场大雨被困在一个旅馆中,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和无人生还一样,典型的暴风雪山庄模式。但事实上,这一场大屠杀都发生在一个人的脑海中,每死去一个人,就是一个人格的消亡。
多重人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格分裂,它还有一个更加正式的名字-----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每一个人格都有不同的年龄、种族、言谈举止的方式、情绪、社会偏好、生活习惯等,当某一个人格占主导地位时,当某一个人格占主导地位时,外显的就是这个人格的行为和态度。神奇的是,不同人格的智商和视力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在发生人格转换时,对药物的敏感性、写字的笔迹、脑电波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还可以在不同人格之间交换意见,合作完成某项活动。影片中人格分裂患者的心理医生就是凭借他日记中十种不同的笔迹确认了他体内有十种不同的人格,但事实上,这种方法不见得完全可靠,患者体内中的小男孩人格或许因为年龄小,或许因为不喜欢,根本没有写日记,因此并没有被医生察觉,这也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这些人格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此时原本的人格对于这段时间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间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这也就导致严重的“遗失时间”现象。通常在此分裂现象开始时,原本的人格(即未产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或称主人格)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截断的现象,也无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也有一些严重的病例,主人格甚至“沉睡”十多年。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会有一个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这个人格愿意合作,治疗人员就能从中得知许多有益的资料。电影中的警察就是这个人格,是他告诉了医生和所有人在“旅馆”中发生的事情。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这些人格本不会相遇的,但由于医生使用了药物,所以他们聚在了一起。
每一个人格的产生都有它特定的原因,比如小男孩一开始有一个非常和谐温馨的家庭,这应该是他心中对家庭的美好幻想,而这对父母也是他对理想中父母的投射;其中有一对新婚夫妻,他们是奉子成婚的,但其实是女方为了留下出轨的男方编造的谎言,他们两个因为这件事大吵了一架,我认为这段应该投射的是现实生活中家庭的失败,导致了患者原生家庭的不幸福;妓女也对应了患者母亲的身份,电影最后小男孩对她说的“妓女不值得拥有第二次机会”也表明了他对母亲的恨意。假老板则代表了他的生父,是一个爱喝酒爱赌博的人,对身为妓女的女主非常反感。多重人格患者大多都经历过严重的生理、情感或性虐待的童年,有观点认为,小孩在遭受了无力承担的痛苦、绝望之后,没有外界的支持,又无法逃脱,就会让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来逃避令人窒息的痛苦。患者的童年被母亲虐待抛弃,生父也离家出走,这可能就是他生出第一个邪恶人格小男孩的原因,这个小男孩就是他的本我。 在他每一次面对重大的打击后,都会生出一个新的人格。现实生活中杀人的人格应该就是小男孩,影片中也给出了暗示,患者在现实世界杀了六个人,旅馆中小男孩一天杀了六个房客。我看到网上有一些人在疑惑,一个小男孩怎么可能靠自己杀掉那么多人,其实我们所看到的男人女人小孩都只是人格的具象化而已,每个人各的战斗力都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他们会不会选择去杀人。
我看了很多影片解说,发现很多作者自己都分不清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的区别,评论里也有很多人把精分和人格分裂搞混。多重人格和精神分裂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很直观的区别。多重人格患者有多个人格,精分只有一个;虽然两者都会出现幻听,前者听到的是不同人格的对话,后者听到的是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