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
——读《非暴力沟通》有感
魏衍凤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教我们如何使用语言表达感受需要和愿望,避免暴力和伤害。使用非暴力沟通可以发展友谊,促进家庭和睦,改善工作交流,以及推动协商和解。然而,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在于爱自己。这点对我触动较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善于沟通的人,一般说话平和,不失偏颇,常常给人以上进的力量。究其原因,他们都善于注重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懂得爱的力量。善于沟通的人,懂得爱的力量,特别是爱自己,他的生命之花定能绽放。
“爱自己”是 《非暴力沟通》的第九章内容。作者马歇尔告诉我们:要敢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即使工作很艰苦,富有挑战性乃至举步维艰,我们也会从中得到乐趣。当你会发现自己很快乐时,其实,这是实现爱自己。你的行为背后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你在生活中看重什么。
读完后,我也谈一谈对“爱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首先,我认真地列了最近做事情的清单,第一次审视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意识到有许多事情之所以日复一日的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结果常常感到不快乐。
其次,我转变了自我评价。转变自我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都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那事情的意义和价值该如何评价呢?这里有一个标准,乐于聆听内心对真善美的呼唤,符合生命的需要,有助于学习和成长。
最后,培养对自己的爱。我选择,是因为我需要。我选择了做教师,是因为我想看到自己在站在讲台上的形象,那里有一种存在感,有一个超我;我选择了做教师,是因为我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我选择了做教师,是因为我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我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我确信,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服务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爱自己的真谛。
相反,如果我们不能深入理解自己行为的动机,那就很难在生活中得到乐趣。
比方说:
做事情为了钱。钱是社会回报一个人的主要形式,如果我们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失去生活的乐趣。在非暴力沟通中,钱并不被认为是一种需要,他只识别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无数种策略中的一种。
做事情为了得到赞同。像钱一样,来自他人的赞同也是一种回报。受社会化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上学时,学校使用的外在的手段来激励我们学习。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我们就会得到礼物;反之,如果大人认为调皮捣蛋,我们就会受罚。于是,等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误以为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回报。我迫切地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看着人们夸我是“好老师”“好家长”“好市民”“好员工”以及“好朋友”等等。为了讨人喜欢,我们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嫌恶,我们不得不做那些不受欢迎的事情。于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我们费尽心思、委曲求全。这是很可悲的。实际上,如果我们有益他人的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自然实现了自我,人们也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也是在给我们确认:我们的行为益于他们的生活。一旦如愿活出对生命的爱,我们所体会到的欢乐,是他人的赞同永远无法给予的。
做事情为了履行职责。如果做事情时,常常使用“应该”“不得不”“必须”“不能”“被迫”这样的词语,就意味着我们受到内疚、职责或义务的逼迫,感到自己无可奈何。我确信,一旦生命的需要被忽视,我们的行动对社会很可能没有益处,对个人来说则极为不幸。
……
我选择,我需要;我选择爱自己,这是做事情的原动力。
转变自我评价培养了对自己的爱。我相信,我们越是投入到服务生命的乐趣中,服务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们也就越爱自己。生活中爱自己,更多的日常生活就变得有意思了,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之美,生命之花就可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