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变而改变

馆驿街小学 杨俞萍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之前,我可以接受别人批评我的教学风格,怀疑我的教学策略,甚至否定我的教学能力,却难以接受他否定我的教学态度,尤其是奋战于一线半辈子的中年教师,任劳任怨孜孜不倦,这些词不算过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在聆听了黄国华、张文质等专家老师的高端培训,在这干货满满的教学盛宴之后,感悟很多,学生的学习需要引领,老师的工作更需要引领,需要大智慧而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是时候对过往工作要重新圈一圈、理一理并拎一拎了...... 因为,学生依然在,老师去哪了?

  当今环境,大量网络资源易于获得也使人易于懒惰,正如黄老师所批判的“备课三步”,这一套路可以通过搜索完成却唯独绕开了个人头脑的过滤、分拣和整合....对照黄老师给出的知识框架,清晰勾勒出一堂课应有的脉络,静脉里有理性思想的凝练积淀,动脉中有感性情志的热爱灌注,充满动能活力课堂才配得起标注“生命化”的符号。

  杜威的“做中学”也提到:教师有权为教师,正是因为他最懂得儿童的需要和可能,从而能够计划他们的工作,实现是要通过给儿童一个充满了要做的有趣的事的环境来达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千金难买回头看,这场系列的高效深邃又切实可行的理论,带来了思维风暴,知识的、学生的、教师的和方式方法的目标需要精准定位,并且把所有的教学行为统统带回到正确的程序中。

  黄老师说的好,只有平衡好大问题的形与神才能落实基本的小问题,把我们原有的封闭提问升级为开放式提问,能提出好问题,继而解决好问题,才是学生引导深入思考不断获益的保证,要在不变中求变,在变中求不变!

  美丽宁静的泡桐树小学,高层实用的思想浸润,此行不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