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把好脾气留给外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们日常所见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

——亦舒

今天跟大家聊聊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总把好脾气留给外人?

杨澜在采访周国平时,曾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把好脾气留给别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就连这位向来儒雅的哲学家也说:“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在外面,我们和风细雨;在家里,却雷霆大发;

在外面,我们口吐莲花;在家里,却粗言横飞;

在外面,我们彬彬有礼;在家里,却疯狂宣泄。

为什么我们对亲近的人如此挑剔,为什么我们会对这样的现象觉得理所当然?

或许是因为不管我们在家里怎么宣泄、发脾气,都不必担责任;不用避讳,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你总理所当然的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你、最支持你的;但其实,家人也不总能了解并支持你,甚至有时候会不认同,但由于你对亲人的期望和要求太高,在你认为正确的时候,却得不到家人的支持,你就会想:别人不理解就算了,为什么连你们也不支持,于是越想越委屈,越委屈就越生气;对于任何人来说,不被亲近的人所理解,无疑都是痛苦的。所以你怒火中烧,加以寂寞悲伤,便引发愤怒。

人们有时候会将愿望这种情感转化成为愤怒表现出来,在你对亲近的人怀恨在心,又或者对亲近的人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先想一想这其中隐藏的是什么?

如果仔细观察生活,你便会发现:

和好朋友吵架,最后互不搭理;

和男(女)朋友置气,最后冷战到底;

和父母拌嘴生气,一觉醒来,你爱吃的饭菜还热腾腾的在桌上,你穿脏的球鞋也已经洁白如新;

所以与亲近的人发脾气,凭的就是这股与生俱来的自信,不管你怎样的任性,你依旧还是父母的掌中宝。

《弟子规》中,“兄道友,弟道恭”,但现实生活中哪家兄弟姐妹不是在打闹中长大的,更有甚者,背后捅刀者也可见。就连孔子都说“色难”(对家人和颜悦色很难做到),更何况我等凡人!

或许在外面碰壁,忍气吞声,回到家选择宣泄;或许亲近的人对你的期许更大,给了你无形的压力,你在乎他们,不想看到他们不开心,可是当压力、束缚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应为某件小事而爆发,这或许也算是爱的表现!

心结藏于心,脾气自然脱口而出。

无论你是何身份,是何地位,在外面都免不了会受委屈,但是情商高的的人回到家里是不会选择宣泄的。对外人好脾气彬彬有礼,对家人更应如此。把好脾气留给家人,这便是最好的教养。

周国平先生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我们要警惕本能,培养教养。”

望诸公谨记!!!

共勉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