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毫厘细线舞动半人重的狮子,简直不敢相信

“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在福建,提起线狮当属霍童线狮。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已成为霍童镇群众百姓们每年开春必备的民俗项目。

霍童陈姓线狮,相传起源于唐代时的泉州、南安一带,而表演形式的起源,则来自提线木偶与舞狮的融合。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项目,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变化与创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我们眼前所见的这种表演艺术形式。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线狮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因为想象中的狮子应该是比较小的,但是当师傅们拉出来狮子的时候,还是被震撼到的,因为它的大小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真人舞狮大小基本相同。大家都禁不住好奇跑上前去看看这里,摸摸狮子头,好不热闹。

随着鼓点声起,大幕拉开,狮子一跃便跳入眼帘,表演正式开始。二十分钟后,摄影师们都已经兴奋地“跑起来”去拍台前台后的表演镜头。而这些狮子,或玩耍,或抢球,或静或动,让观众随着表演,一起兴奋起来。

“在霍童,最好看的就是线狮表演,逢年过节、二月二的时候,我们都会上街巡演,而且参加过很多次大型的表演,好不热闹。”甚至有一次,一位大领导看的时候,甚至怀疑他的狮子里面有人在表演,走上台前检查,当证实里面确实没有人的时候,不禁竖起大拇指,感叹古人的智慧。

十几个青年壮汉在台后,用双手拉着纤绳,他们有负责头梭、有负责尾梭,在鼓点声的配合下,前后上下跳跃来让狮子做出不同的动作,他们很少关注台前狮子的变化,因为长久的练习习惯已经能够让他们凭借感觉做出相应的动作。

马步一定要扎得稳,要不你说不定就会被几十斤的狮子拉起来。所以,陈老师颇有感触地说道:“我现在年纪大了,狮子已经玩不起来了,平时只能负责乐队的工作了。”

锣鼓声是线狮表演的指挥口令,是一场表演的核心,因为幕后表演者不能看到台前狮子的状态,只能凭借锣鼓声来做出相应后台的动作,因此需要一个很会敲鼓的人,而这些人的年龄都已经很大了。

每次表演完,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多分钟,但是师傅们总会累得浑身冒汗。因为人与人之间的配合虽然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可以实现,但是总归需要大量的前驱后退的大幅度动作。因此,这也是一个强身健体的好方式。

“我们陈氏线狮不会断的,因为我们人人都喜欢线狮,都尊敬线狮。而且我们有很多年轻人也喜欢线狮,我们教都教全套的,会做线狮也会打线狮,因此我不担心传承不下去,只要有姓陈的,线狮就不会断。”

多么朴实无华的声音,一场表演,落幕时,请致敬那些幕后的表演者,他们不为生存,只为传承这种文化,无论形式,文化最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续上集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那时过年没有春晚,但春节却是个隆重的、有仪式感的节日,对孩...
    永远是我阅读 4,994评论 0 5
  •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了数不胜数的宝贵的民间艺术,它们犹如光辉灿烂星空中的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照耀...
    那年的流浪狗阅读 5,364评论 2 5
  • 今年五一放假,我特意回了老家看看。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爷爷说带我出去走走,去麦田里看看,我很期待。 ...
    汉水儿阅读 1,950评论 2 4
  • 1范睢:人要知恩图报,但不能与公事参杂不清,害人害己。 多搜寻有用信息,以防万一。 敢于舍弃,及时辞官,得以保全终...
    陌鱼岸凉阅读 1,040评论 0 1
  • 今日大事摘要: 1、领着学生复习完了八个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内容。 2、录了一节课《杨氏之子》,但是录的时间太长了...
    梦里飘香阅读 1,23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