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进入简书时间也不短了,粉丝也有300多人,大家读过我的文字,但并不了解我这个人,有必要郑重其事的介绍一下自己:
有姓有名:王守槐 微信名:如风,简书名:大侠如风。当然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类别名字——qq、微博、新浪博客、诗歌网、美篇、全民K歌,乱七八糟的名字太多了,想知道的直接问我,若有机会,专门来写一篇小文聊聊名字的故事。
岁月虚空:这个最难填了,女人的年龄要保密,我们男人的年龄里只有尴尬,这样说吧,四十多岁的大叔,只要不和我耍朋友,具体好多岁都不重要吧。
精品大叔:前面既然说过是大叔,就有性别了哈,还有我的头像也可以证明。
哪条河的鱼:这个得聊聊,我的老家在重庆市奉节县吐祥镇的一个小村里,从小放牛、砍柴、割草、扯猪草,也帮父母干过各种农活。后来读书来到了成都平原的德阳市,毕业后在德阳就业,现小县城罗江工作,做些渣渣草草的小事情。
文艺细菌:现在回想起来,我从小就是有文学细胞的。读小学时候,老师就经常喊我上讲台念自己写的作文,那时的我怕羞,都要老师和同学推推拉拉才上台。读中学的时候,同学们都知道我写作文爱抒情,学校墙报上经常有我的长短句,经常写错别字,语文老师爱批评我。之后学习生涯里我已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了,在办校报、广播站的过程中浸染我的业余时光。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在各地的报刊发点打油小诗,豆腐干小散文,有时也为本地突发事件写点新闻报道。也曾获奖,作品入选几本文集,反正就是这个爱好在牵引着我。曾经幻想用文字营养一生,但残酷的现实击碎梦想,文字并不养人。这个世界,写诗的比读诗的多,报刊杂志用稿很多都是冲着作者简历去的。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处于停笔状态,奔波与生活的零碎。去年年底,我一个同学用手机软件(vivo便签)发了一首诗在朋友圈,我瞬间被那种自由编辑、随时记录、配图由心、自我欣赏的状态所吸引。我也在手机找到花生日志开始练笔,今年4月27日正式在简书落窝,便有了大侠如风名字下面那些文字。
书海无涯:我爱看书,家里的书柜有两堵墙,买的、借的、送的、顺的都有,书房,卫生间,枕头边到处都堆起的,随手抓来就读,好的书籍可以读三四遍,不对胃口看半页就丢,没有读书计划,也没有读书心得,一目十行,看过就忘。
文心可鉴:简书写作也没有什么目的,很少投稿,纯记日记的性质,我的文字为愉悦自己而诞生。也有微信平台发我的文字,偶尔也收到稿费和赞赏这些,但我认为,大家爱看就是我的幸福。
跌倒的伤逝:曾经在2014年编辑了一本书稿,诗歌散文合集,最终并没有出版。在我看来,自费出书确实是一种悲哀。也许以后还是要出,看心境吧,万一喝嗨了呢?
简书时光:简书是个好地方,有人写文,有人阅读,有人点赞,有人打赏,我们像观天下风景一样彼此欣赏,我们像古人一样谦谦君子之风。我在简书《日记本》的基础上,分列了2个专题,散文随笔类的纳入《守望槐花湾》,诗歌类的装入《诗海拾贝》。自2018年4月27日,已经装入70篇(首)各位文章,都是我本人原创手打,只是有时懒于动笔的时候,搬旧作过来充数,绝大部分都是新作,我对自己今年的创作还是很满意的。
与你同行:大侠如风,一个老男人,期望有你同行,守望共同的精神家园。我站在文字的黄土原上,欢迎你各种形式的沟通与交流,我们一起聊天、聊地、聊人生,品风、品雨、品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