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中国艾滋病流行已经进入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关键时期。艾滋病问题不仅仅是医学问题,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大众面临的不单单是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所以联合国艾滋病署全球总裁彼得·皮澳特说:“记者可以比医生挽救更多的生命”。但记者又是如何报道艾滋病?现在关于艾滋病等的健康传播报道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又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始终困扰新闻实务界和学术界。 本文主题即是关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艾滋病与媒体,在经历SARS之事,我国公共健康政策范式的虽已经得到转变,但关于艾滋病议题的报道依然存在不足,以2003~2010年《广州日报》艾滋病报道为例,关注大众传播媒体如何报道艾滋病这一健康传播议题,一方面,对《广州日报》艾滋病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在报道总量及刊载日期、呈现方式、消息来源、新闻主题上并没有大的变化,相反,呈现出一定模式化。二方面,借助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对《广州日报》所选样本继以以文本为取向的话语分析,并从对新闻文本的这一分析中,透视出弥漫着的浓厚的“死亡”气息,窥见到媒体话题建构隐喻的力量——污名化、贴标签、歧视,还涉及到商业模式下新闻媒体关于此议题的叙事方式。
《广州日报》艾滋病报道研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可以不升级自己的OS,但是要小心那些不断升级的人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知识的获取变得如此简单,同时,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