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了用SIGN模型进行自我分析,感觉非常艰难地答完了题目。一些答案里透露着好吃懒做颓废的气息,不过还是要对自己保持诚实。
SIGN模型自我分析
一、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对某类事非常有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做成功
问:我能教给别人什么?或者,别人常常向我请教什么?
答:一些基础的理财和保险相关的知识,之前就给同事科普了下货币基金,银行理财、P2P等不同风险的产品,以及一些保险知识。
问:倾向的聊天内容?以及聊什么话题让我更自信?
答:喜欢听别人聊美食、旅游,讲解关于美食和各地风景名胜的故事,会听的很投入。但自己聊这方面的话题,内容很干巴,只会说什么很好吃,哪里很好玩之类的,讲不出故事。
能够感到自信的聊天领域:一些基础的理财和保险相关的知识,因为自己懂一点;一些情感、相处关系方面的话题,因为觉得自己三观挺正的。
问: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会感到焦虑和担心?
答:做整理、收纳,自己会做的、一些简单的事情等。
二、本能(Instinct):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事情
问:做什么事很少拖延?
答:追小说,追漫画!心里会想着到点时间,时间到了立刻去看。还有一些有deadline的事情,比如每天英语打卡,坚持了半年。
问:长时间休假后,最想念工作的哪个内容、哪个方面?
答:工作内容本身感觉真的没什么值得想念的(因为现在对自己工作感到迷茫,不满意啊,没什么动力啊。。。)但是挺想念几个关系好的同事。
问:你宁愿放弃休息时间也要做的事情?
梳理自己的财务,学习一些理财知识。
三、成长(growth):在某个领域,你一接触就明显比别人进步得要快一些
问:做什么事情让你沉浸其中忘记吃饭睡觉?
答:看小说绝对能让我废寝忘食,会很想一口气看完,这样记得高中时候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可以整天坐在那里不挪动,这样也很伤身体,所以现在经常克制自己看一本新小说。
全神贯注做某件事的时候,有时候做ppt,有时候写代码,有时候搜索网上资料解决某一个问题,因为这是个连贯的过程,不想被打断,所以中途不愿意休息,但一旦结束后就不会再沉浸了。
问:做什么事情时候会暂时忘记刷社交网络?
答:同上
问:做什么事情不容易感到疲惫和厌烦?
答: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理财。
四、满足(Needs):做完这件事,就算感到疲劳和困倦,你依然会有满足感
问:过去的工作生活中,有什么让我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答:工作中:用代码实现了一个功能;写了一篇文章,做一份精美的ppt。以前社团活动里,和团队一起完成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比如策划一场活动,做管培生项目,大家一起讨论等。帮同事解决问题(因为自己呆的时间久,认识的人多,可以帮忙协调解决)
然而写代码这个事情,虽然有满足感,但自己却不喜欢。有满足感是因为自我认知中觉得这项工作有一定的挑战性,过程中经常需要查询资料,思考代码逻辑,最后代码顺利运行时感到一阵舒爽。但自己从未有动力去写代码,都是因为学业或者工作需求才写。
做出一份精美的ppt是以前自己喜欢的,会花心思找图片,排版,自己做个模板,做完之后也有满足感,但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抠细节,花大量的时间,现在做的也很少了。
将工作中的实践进行总结写出一篇文章,阅读量大的话会有成就感,但至今为止只写出两篇文章。
生活中的话,可能就是整理收纳吧,整理衣物、整理文件照片等,有时候整理过程比较累,但整理完之后觉得清爽,舒服。
通过这个模型,我并没有一步到位就找到了自己的天赋优势,不过有一些蛛丝马迹,总结一下:
- 继续学习理财,实践投资。目前输入多,输出少,可以开启写投资笔记,记录投资心态。
- 对于美食、旅游等进行一些输出,也是记录美好的回忆。
- 学习新知识有一定满足感,但要注意不能光学知识点,要多实践多运用,提升思维认知。
- 做有一定挑战的事情,完成之后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但目前还未找到既喜欢又有挑战的事情。
-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但仅仅给同事提供工作上的帮助这个范围太窄了,可以思考其他范围的帮助,帮助的人越多,影响力越大,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就越高。
- 会将工作中的实践文章仔细打磨,使其通俗易懂,可读性高,也许可以将理财知识也通过这种方式输出?可以看一下有哪些微信公众号在做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