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参加了我生命中的第二个夏令营——经典情商教育,一起上课的是一大群小我5~6岁的高中毕业生和几个三四十岁的社会学员。
那一张张稚嫩又不羁的脸,一下子就把我的记忆带到了高中毕业那年,一样的焦虑,一样的期待,可转眼,韶华就已不再。
我把自己伪装成她们,穿梭其中,并无察觉有何不妥。可是,我错了,那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笑是我这个年纪模仿不来的。算了,还是以“姐姐”自居吧。
当我以“过来人”的眼光再看她们时,却满是失望:她们没礼貌,甚至连基本的礼仪都不懂,玩起“亡者农药”却所向披靡,一往无前!她们做事嫌七嫌八,一副被宠坏了的小公主模样,甚是讨厌。
我也终于体会到,当初那些80后看到我们所作所为时的心情。或许长大,就是经历着被上一代人各种看不惯的过程,然后再将各种不满继续“传承”下去。
听着她们说的我听不懂的网络名词,做着我不理解的事,我由衷的感叹:姐姐和你们有代沟啊!你们的世界,我不懂啊!
没成想,一可爱的妹子很淡定的回一句:姐姐啊,00后的世界,我们也不懂,也是有代沟的。
就这样,带着不满,和这群小屁孩一起生活了2天。我只看到了她们虚无的外表,却不曾轻扣她们的心门,聆听她们的心声。
~ 1 ~
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孩子(小A)说,初中以前她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可她爸爸出车祸之后,一切都变了。父亲脾气变得异常暴躁,经常摔东西打骂家人,母亲则扛起一切重压,外出打工养家。
刚开始大家都还能体谅父亲的所作所为,但换来的是父亲变本加厉的折磨,不仅仅是姐弟俩写作业的时候,被撕本撕书、拉出去打骂,深夜甚至会被拉起来不让睡觉,有时候甚至是连续几天,整夜整夜的不让睡。她和弟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爸爸?!为什么她们会生在这样的家庭?!
说这话时,女孩已泣不成声,旁边甚至一位男孩也哭的不能自已。
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只能将孩子带在身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小房间,边打工边照顾两个孩子,直到女孩高中毕业,母亲和舅舅在老房子旁边重建了一间小房子,母女三人才搬回住处。
但是只要父亲出现的地方,他们肯定是躲得远远的。以为这样,就可以远离伤害。可是,她们外出打工回来之后却发现,“新家”被父亲搞得乱的一塌糊涂,她们哭着喊着,内心挣扎着,可是再苦,也只能往肚子里咽。于是她们在父亲的咒骂声中,一直收拾整理到凌晨两点。
在一旁的钟老师,已步入古稀之年,慈爱的拍拍女孩的肩膀,女孩一下子就扑到了老师的怀里,大哭起来,好像要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出来。有些人说,很久没有听到过这么凄惨委屈的哭声了。
~ 2 ~
另一个女孩是恬静型的,不苟言笑却平易近人,刚拿到话筒就传来哭声:“我生在单亲家庭,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不要我?!我什么都没做,而她,也只是选择不要我!”说完,哇哇大哭。。。
“我从小和父亲一起生活,初中的时候,得知他病了,可是我那时候太小,不懂得病情的严重性,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什么的,就没在意。我怎么都没想到,那次再见竟是永别。。。所以,刚才那位女同学,我希望你能原谅你的父亲,至少他还活着,你还有爸爸。”
小A真的是怨啊,恨啊,可是哭完之后,立马破涕为笑。她说上完老师的课程,她不能不成长啊,所以她选择原谅自己的父亲,从改变自己开始,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父亲,从而影响父亲,重新变得好起来。
~ 3 ~
这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了,他说父亲在他2岁的时候出了车祸,后得了精神病,所以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可母亲身体很不好,但是为了养他,也不得不外出打工,从而让原本就虚亏的身体更加负重不堪,最终卧床不起。
他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看别的小朋友都有电脑玩,于是跟母亲说“妈妈,我想要一台电脑。”母亲看了他一眼,一把把他搂在怀里,说“等你读初中了,妈就买给你好不好?”
母亲兑现了她的诺言,初中的时候,真的给他买了电脑,可是十天之后,母亲就离世了。他永远记得拿到电脑时的欣喜,也永远忘不了母亲去世时难以名状的悲恸。
听完同学们的讲述,我心如刀绞,万分心疼他们,也为自己之前对他们的看法感到惭愧,更为自己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而深感无力。
我以为厦门如我表面看到的那样文明美丽,以为这里是一个没有苦难的城市,可它也有它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以为那个女孩像我一样爱笑,就没有委屈,苦难就不会找上门来。
我以为男生再怎么都不会在一群女生面前失态痛哭,却忘了"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后半句“只是未到伤心处”。
。。。
那么多的我以为,原来都是错的!
而我能做的也只是像当年鼓励自己那样鼓励他们: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愿你们,
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写于2017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