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最热的民生话题除了疫情便属三胎了,自去年国家放开三胎政策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配套措施鼓励生育,网民们议论纷纷,网上各式调侃的段子层出不穷,其中有一则让我嘀笑皆非,有网友说,今年小学语文书的封面变了,两个孩子变成了三个,妈妈还是穿着去年那件衣服,只是头发随便扎了,爸爸不见了,估计是赚钱去了。虽是笑话,但人力、物力、财力的确是大部分家庭多生多育的重要顾虑。
今年我在家庭压力下,极不情愿的成为了二胎妈妈,怀胎十月,生二胎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总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还是一辈子的麻烦。入院待产的时候已经接近年关,医院的生意却异常火爆,大抵是许多人和我一样担心在过年期间发作,便提早入院生产,由于病房紧张,做完手术后我便一直住在待产室,待产室里有两张床,住院六天期间,隔壁待产的孕妇换了三位,换来换去好不热闹。
第一个产妇是个四十来岁左右的生意人,说话快人快语,丈夫比她小九岁,言行举止宛如稚童一般,一入夜,便急忙呼朋唤友宵夜去了,天朦朦亮才回,白天大部分时间躺在走廊上呼呼大睡,醒着的时候倒是对老婆千依百顺、甜言蜜语,住院期间倒是也把老婆哄得开开心心。从妇人口中得知,她这是二婚,和丈夫各带着前任的孩子组建了新的家庭,家里孩子是够多了,但她考虑到,若没有共同的孩子,婚姻也恐难维系,便冒着高龄风险生下了这个第三胎,这倒也是大实话,漫漫婚姻路,没有孩子维系确实难长久。她说前任丈夫对他委实是好,可惜两人没有爱情,我心想,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第二天出院的时候,听见她丈夫舔着脸笑:“老婆。我对你好吧,全程陪着你,以前那个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我就来医院看了一趟”,我实在忍不住开他玩笑“难怪变成了前任。”
第二位产妇年龄更大,将近五十,有两百来斤,她进来时我正睡得迷迷糊糊,期间突闻医生拔高了声调责备她,“既然要生二胎,为什么前面堕了五次胎,你现在这种身体状况,明天刨腹手术有极大的风险!”。妇女沉默了半天回应“老大没了”,其后便只听见医生放低声调悉心嘱咐她术前注意事项,走到门口又回头安慰她“你的手术还会安排一名专家医生和我共同进行,我们会尽力的!”第二天见他丈夫一脸喜色,匆匆收拾行李转病房了,估计手术是顺利的。
第三位产妇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妇女,穿着时髦,化着精致的妆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脸色不太好的样子,进屋便躺在床上玩手机,声音调得老大,我们见她面相不太好相处,除进门与其招呼外,便也没有再和她搭话。晚上医生进行术前沟通登记时直接问她“你怎么一个人,你的陪护呢?”,女人说她没有陪护,医生表示医院规定产后必须有人陪护,“你丈夫呢?”,女人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回答“离婚了”,“那孩子是谁的就让谁来”“ 孩子是前夫的,离婚两个月发现怀上了”。医生便不再追问,只是坚持必须有人陪护,女人表示明天会让自己的母亲进院陪产,医生才罢休,签完字后,医生嘱咐她晚上12点前不能进食,建议现在可以喝点粥垫肚子,女人犯了愁,按照医院疫情管理规定,病人出不去,外卖进不来,又没有陪护,我见她为难,便对她说,我有一大碗小米粥,一个人也喝不完,待会让我老公热一下分你一半,喝完粥后,大家也就热络起来了,我实在好奇为什么离婚后还要坚持生子,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她眼神瞬间变得很忧郁,“老大分给前夫了,母亲怕我得抑郁症,便坚持劝我生下这个孩子,让我有点事做。”第二天护士来接她进手术室时,她说问护士“我可以涂个口红吗?马上要和宝宝见面了”,我不禁失笑。
还有一位产妇就是我了,我是极不情愿生二胎的,大儿子是母亲一手带大的,我没操什么心,丈夫在外地做生意更是没参与,但我知道带孩子的艰辛。儿子上一年级后我带着他回到了丈夫所在城市,丈夫提出要生二胎时,我们为此吵得接近离婚,我只想享受目前的小资生活,而丈夫大抵是错过了儿子的幼年时期感到遗憾,便坚持要生二胎,终是熬不过他,生下了妹妹,至此我也算儿女双全,功德圆满了。然而生完妹妹后家里没老人帮忙,我只能和丈夫充分分工合作带着两个娃,被外婆娇生惯养的小霸王哥哥也不得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以及承担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期间我和丈夫吵过很多架,儿子吃醋闹过情绪,我通宵坐在床上抱着娃望着窗外天际泛白时想过从楼上跳下去…….和我预料的一样,鸡飞狗跳,一地鸡毛。而此时妹妹已经五个月了,最难的阶段已经熬过去,在这五个月里“少爷”丈夫收敛了脾气,学会了承担家庭责,“小霸王”儿子有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会了照顾妈妈和妹妹,“美少妇”的我也收敛了玩乐心思,学会了勤俭持家,之前的种种奔溃,都在丈夫的懂事,儿子的成长,女儿的笑声以及自己独自承担母亲的责任时内心的安定满足中释然。
人生苦难重重,我们曾以为多一个孩子绝对是给我们原本艰辛的生活带来更多苦难和负担,亲生经历后才理解那些坚持生二胎、三胎的家庭,是因为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且寄托着无限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