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
✘ ✘
在古代汉语里,“文”引申为后天加工的品德、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也是文质彬彬一词的首次出现。
“文”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即礼治,与“武”相对。
“化”的本义是改易,也即改变。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
意思是说,大凡动武的缘起,都是因为不服气,先以礼来要求改变,如若不改,就会动武。
由此可见“文化”很早就已合成。中国经典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总结:“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刻在器皿上的花纹,后引申为“礼”。“化”的本义是改变。“文化”的初始意义是以礼来要求自己,改变自己,真正做到知礼义守礼教,修身养性,达到仁者志士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