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中90%的人认为,家长对自己一点儿都不理解,见面就唠叨,而且没完没了,没有一句话是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还凭空的让自己生出很多烦恼。
而70%以上的父母也承认,没有耐心听过孩子说话,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而父母却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从自己的意愿,如果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变成了唠叨。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这样的教育效果不但不好,反而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的厌烦。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转变一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自身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使言教和身教达到相统一,身教胜于言教。
那么家长具体该如何做呢?
一,鼓励和分享
作为家长,应当学会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鼓励孩子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并分享孩子成功的快乐。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父母是他们的支持者,家庭是他安全的避风港 。
只有孩子的感情需求满足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唠叨要适可而止。
要多听少说,为孩子提供有实质性的帮助,家长对孩子的话要听到底。不管他告诉你什么,要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发言机会。
孩子有了委屈或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想向人倾诉,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平衡。
三,将语言改为行动
当孩子懒惰懈怠、不专心读书、家长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改为行动,施以适当的处分,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家长看到孩子有悔意,就不要再过多地加以指责。
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改进的。家长还是少唠叨为妙。
四,作为家长,也要向孩子敞开心扉。
采取讨论式的方式,讲见闻、谈看法、逍欢乐、说愿望 、 实现双向信息交流,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对话的氛围 。
五,学会运用艺术语言
如果一定要重复的说,那么就将唠叨的语气 改为提醒。提醒的语气听起来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一边,切实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
特别叮嘱
在生活中,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的暴露出来。家长这时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语、神情、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