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小时干大事

刚开学,见到教研室主任我心里咯噔一下,原定一周前就该写好的论文,迟迟没有进展。尴尬之中我们似乎有默契一般都没提这个事情,我打个招呼便掏出了手机,脚底用力装作很忙,一溜烟快快的走了。

想着哪天上午或下午,晚上也行,找一大段时间把论文写了,可稍微转个身的功夫、学校的大小琐碎之事便把论文的事淹没了。越拖越没时间,越没时间越不想写,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等这一切在心里积压不下的时候,还是打开了电脑,找到之前写了一部分的提纲,痛苦的准备开始。本来之前能正常使用的知网账号,在输入关键词后均无结果,尝试了半小时也无果,于是更加烦躁,对写论文之事更加没有兴致,“啪”重重关上电脑,起身走开,“mlgbz的,不写了”。

转身看到书架上的书,有两本的名字似乎被点亮了一般,只看到这两本:《时间的朋友》、《学会如何学习》。一堆长期主义的概念瞬间涌现在我的脑海中:积累积累再积累、做时间的朋友、日行一难远胜堆积如山、写论文要刻意练习、因为难才好玩···。

粗枝大叶的开始吧,设置好一个番茄钟,只用专心做能做的事情就可以,不要想能做多少、结果如何。于是行动起来,设好闹钟,先看了一遍之前的提纲,再把设计的引用论文摘要细看一遍,在脑海中熟悉基本概念和相关关系。

仿佛才过了一会儿,番茄钟便响了,而我也进入了状态,但必须强制停止,让大脑在还没有完全累的时候主动刻意休息。稍微站立了一下,又把之前整理出来可能用得到的参考书逐一翻了一遍,把和论文相关的部分做了标记堆叠在一起,心中对此篇论文的模糊度又消除了一些。就像是迷雾中开盲盒一般,一点点看到了论文的样子,自己也更有了信心,于是今天也打住了。

日行一难

之后每天花一个番茄钟,要么看资料,要么整理论文,有了提纲后,再去找资料效率就高很多了。点滴的积累,看起来很难的一件事也被逐一磨平,消磨在了日常,逐渐也能把终稿写出来,这也许就是大事做于易吧。

日行一难,就像是一场修炼。除了做些日常之事,每天也要给自己一些磨难,做些心中担忧害怕之事,日积月累下来我们就不会在舒适区止步不前,这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未来的期待。终身学习要落地,就要转化为终身成长,就要落实到每天的行为上,有目的有效率地做,则这场修行看到的风景便不一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