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学习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老师所写《课程的逻辑》的专著,关于对课程的改革的分析和论著文章不胜其数,但钟教授开篇即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等等和“以人为本”相吻合的课改理念。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是什么的论述中,提到了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者统一于每一个人身上,自然性是人的第一属性,社会属性的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关系其实就是古今中外关于“人本善”、“人本恶”或者“人性自私论”的深层次理论依据。一直以来我们在强调人的社会性,但人一定是首先具有自然性,更因为如此,任何的改革要先关注人,尽量关注到每一个个体的人,其次才能关注物,教育更应该如此。
关于课程改革的各类文件都只是指导性和方向性的,钟教授作为大学教授,对课程改革逻辑的分析也是泛泛地涉及整个基础教育。作为高中老师,可能会比较多思考在高考指挥棒暂时没有失效情形下,如果协调课程改革与高考的关系,如何在高中的教学和管理中关注人。高考备考和关注人本身就不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的实践就是在不断的探索着两者的结合,既能使学生通过高中三年的努力考取比较理想的大学,也能使学生通过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追求更完美的人。
确立人本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指南针”、“方向盘”。理论总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我校的办理理念一直随时时代发展而丰富和发展,李卫东校长提出了让学生过上有品质的校园生活,这就是充分体现人本的办学理念。在这样理念指导下,学校的管理目标首先会对准人,学校的系列措施会指向人,老师的教学理念也会围绕人,会以人为中心来指挥学校的一切运转。
制定人本教学模式。一定办学理念指引下,会有对应的教学模式产生,教学模式的运转直接影响了培养出来的人是怎样的人。作为高中特别是名高中,高考成绩是学校的必然追求,但在实现高考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可以贯穿人本教学模式的。比如教学每个环节中个性化思维的植入,包括备课既要备学法也要备教法,既要备知识也要备学生,课堂要多关注不同的学生,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个性化等等。学校在制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