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之前因为三节课认识了在互联网的一些朋友,参加了一期共读营,有输入总要有输出。
阅读时间:2022年7月-8月
阅读形式:泛读+精度
输出方式:思维导图和笔记
带着问题去阅读:
1.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从业15年来的互联网运营方法论总结和看法。
这本书适合想了解运营的新人,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快速了解运营是什么,有些读不懂的地方也不用深究;也适合工作3-5年的职场运营
2.这本书的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与论点。
运营之光3.0的作者认为中国互联网已经从“追逐大红利”到“创造小增量”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他向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运营,包含了运营人应该拥有的认知和思维,流量转化、数据运用、用户运营、内容和新媒体、文案与活动运营这几个运营实践工作中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从宏观、策略层面操盘运营不同行业和体系的搭建,最后探讨了一个运营人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有责任为这本书做个自己的判断。
我认为里面大部分的运营方法论是有用的,但是需要读者真正进行实操才有价值。另外,这本书很厚,里面有很多口水话的表达,虽然会让读者觉得更易亲和力,但是也会有一种水分较多、废话较多的感觉。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提供的资讯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这位作者会认为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如果这本书不只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关的,更深的含义或建议,以获得更多的启示。
我认为这本书适合想了解运营的新人,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快速了解运营是什么,有些读不懂的地方也不用深究,也适合工作3-5年的职场运营。而我作为一个工作3年的运营,需要一些更加真实有效的方法运用到我的工作中;同时也想通过这本书对自己过去的一些工作做一个总结,探索未来的工作和职业的方向。
第一篇章目录
第0章:
核心观点
1、运营,就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获取流量、实现商业变现的能力。
2、运营的第一公式是这样的:一家公司的商业价值=(其拥有的用户数量×平均单体用户数)-流量营销成本-交付供给成本
思考
1、关于运营的苦和运营是否有光?
对于老黄而言,他是热爱运营这个事情的,他认为运营是有光的。运营有苦有乐,但是老黄能感受到运营的独特魅力。我扪心自问,我真的喜欢做运营吗?他有光吗?我觉得我还在探索这个答案。以前实习的时候,一个做了多年的运营的小姐姐问我,你以后毕业想做啥,我说做运营啊,做电商啊。"可是做电商运营很苦"。三年后,与领导的一次谈话中再次说到了做运营的苦,做电商运营苦,做生鲜和零售的电商是最苦的。自打进入社区团购的行业里,每天都觉得自己被卷出花。比别人多念了几年书,思维方式确没有什么 提升,为人处事又比不上别人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项目经验也不多,可是年龄却又在那里。但是这三年,有苦也有乐吧。反复在思考,在探索,但是这个答案还没有出来。关于运营是一种获取流量、实现商业变现的能力。这一点是认可的。拥有自己的运营作品,是一个目标。
第1章
核心观点:作者主要是跟我们讲述了以下2个他所理解的互联网现在的背景
1、我们所处的时代——从“追逐大红利”到“创造小增量”
2、产业互联网的崛起与2b运营的黄金时代
思考:
我理解的创造小增量类似于个人IP的概念。只不过现在个人IP的概念被说烂了而已。但是依旧认同作者的观点。
第2章
核心观点:
1、我们所处的时代——从“追逐大红利”到“创造小增量”;而深度理解互联网,理解流量、运营、变现,拿自己能够独立跑通一个流量-变现闭环,就是你能够给自己创造“小增量”的基本前提
2、所有运营岗位和具体运营工作,必有4要素存在:用户、业务目标、工作场景和核心工作手段。
3、做运营,永远要向迭代要数据,也要依据数据去做迭代。
4、要带着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运营,同时更要带着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
5、把技巧、套路往方法论上面引,去试着分析和理解大量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
思考:
1、大红利的时期已过,一个又一个的风口也终将会过去,始终在追逐红利和风口是资本,而作为个体,理解互联网的流量-变现闭环,去创造自己的小增量是未来的趋势;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社交电商到社区团购,追随着互联网的风口,但是自己最终学到了什么?一方面,要利用平台优势,去学习更多人际交往和业务技能方面的东西,另一方面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去学习,去创造,去运营属于自己的作品;如果没有自己的想法,多输出,多去做,加入各种团体和组织去尝试。身边做运营的同学,可能他在微博就是拥有几十万粉的网红,也有可能管理者几十万用户的账号,他们是有持续的输出,坚持自己的热爱,有创作,有作品才能引流。
2、关于数据的思考:
a最能代表事实的是数据:很多时候我们要推进一个运营策略或者项目,不一定会那么顺利,甚至会有反对和质疑,这时候充足的数据就是最好的武器。漂亮话未必有说服力,但是数据是大家通用的语言。
b向迭代要数据:数据从哪里来?每一次的活动复盘中,自己整理和统计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自己一次次迭代优化自己的运营策略。经常被灵魂拷问的问题:你这个动作的参考数据是什么?
3、电商的宏观视角:人、货、场。流量、商品及供应链,还有整个交易平台的规则;这个是无论在大公司和小公司,都需要去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带着微观和落地的心态去做好运营:运营真的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工作,每一次的策略调整,活动策划,都需要有人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去跑起来,才能够做出结果。尤其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没有产品和技术的支持时,就要运用更好的工具来帮助自己。
④拆解不同场景的实际应用。这一块一直是我缺失的部分。补足的方法:多看案例,建案例库,拆解实际案例往方法论上面引。
第3章
核心观点
1、运营的基础素质、思维方式、思考习惯包含了目标导向意识: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意识:运营工作中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如何通过不断思考、判断和执行,找到投入产出比较优的路径和方法,来达成你想要的结果;懂用户:知道用户细分的画像,理解用户的情绪和使用场景,积累撬动用户的方法;做局和破局的能力;
2、运营的思维方式: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闭环思维;思考习惯:懂用户
3、运营的基本功:文案、活动策划、用户互动&维系、数据分析&策略制定
思考:
1、关于目标导向意识:问自己,做营销的目的是什么,做运营的目的是什么,来这家公司做这个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完成KPI目标,只是工作中的一环。真正重要的是你想要得到的其他东西,电商运营的知识、项目的经验、沟通的技巧,资源的积累等等。
2、效率:快点,再快点,太慢了。脑海中不断回响起我刚学平台操作的时候,leader在我耳边的催促。初级的运营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基础工作,如果慢悠悠地去完成这些基础工作,就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了(比如思考和沉淀,还有早点下班喝啤酒看电视)。有哪些提高效率的工作方法:①抓重点,甩掉非必要工作②将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提高协同效率;③利用好工具,掌握办公技巧,做一个熟练工。
3、关于懂用户:用户这块很值得深究,这种思维需刻意练习。
4、流程化思维:遇到某个具体的问题后,去遵循一个思考步骤:第一,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第二,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歧视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第三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流程化的思维可以快速帮助我们梳理清楚整个事情的流程和每个环节我们需要做什么。日常在做活动策划和项目分工中用的比较多。这个思维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的,比如出门旅游前做旅行计划,安排一场活动时做的方案。
5、精细化运营老黄书里的精细化运营很多的是工作内容和流程的标准化过程,是对工作内容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在实际运营工作中说的精细化运营,更多的是针对用户或者商品去进行的更细颗粒度的运营,精细化运营更加关注投入产出比和运营效果。这块老黄还为自己的公众号做了引流,如果对工作流程精细化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老黄的几个模板。
6、杠杆化思维
我之前觉得做运营的一个快乐就是通过操盘爆款,去撬动整个城市的流量,让更多的用户使用我们的产品。当时我们用的社群裂变,就是先用社群转化小部分人,把他们快速培养成核心用户,再通过核心用户撬动更多用户。工作中,需要利用好自己手上的资源,去撬动更大的资源,需要沟通技巧,谈判技巧。
7、闭环思维
“以始为终来思考,让自己做的所有工作都向公司的商业价值看齐,让我的工作最后能成为公司业务闭环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面相用户的工作,是否有机会去通过梳理清楚各种人、资源、供给需求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设计规则来建立一个“即便有一天离开你也能两性运转”的具备“自运营”可能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