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年夜饭居然订在饭店里,出乎意料。是的,我用了"居然"。因为家里人少,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在家里操办的,即使过了小年夜,临近春节,家里人还在买这买那,为年夜饭作准备。为什么最后定在饭店里?说来话长。
公婆育有一双儿女,各自成家后把小家安在镇上,两家住得近,常来常往。小姑子公婆活着时,兄妹俩各自陪长辈过年。后来,小姑子公婆离世,我婆婆也去世,加上女儿旻旻外甥女媛媛出嫁,兄妹俩过年都很孤独。
两家一起吃年饭吧!合在一起也只有3+2,5个人。媛媛每隔一年回娘家吃年饭,旻旻大多在婆家过年。兄妹俩约定,媛媛婆家过年,我们请小姑子夫妻俩来吃年饭,媛媛回娘家过年,小姑子请我俩去她家。兄妹俩轮流操办。
今年情况特殊,旻旻和媛媛都回娘家过年。倪先生提出各自过,小姑子回小镇老家,我们城里烧煮,城里各房间装有暖气片,不冷。公公怎么办?年廿八去他那里提前一天吃年夜饭。
公公说,你们别来了,乡下冷,陪我吃了年夜饭再回城里,不实惠,小孩子容易感冒。我一个人烧只猪蹄、一条鱼,煮几个酱蛋,还有笋干……你们别担心。
旻旻说,过年就是要热闹。6个人吃年夜饭太冷清了。
是啊,两家人总共才13人,分三处吃年饭,没有新年团圆的气氛。
"订饭店吧!两家一起吃。"我跟倪先生建议。
"饭店的菜哪有我烧的好吃?再说,现在是什么日子,1月23日了,还订得着?"倪先生不以为然。
"试试看,试了才知道。"
"你试,我反正不打电话。"
好吧,我来联系。选择的饭店在小镇,公公所住小区的附近。
第一个电话,傍晚6点半,铃声响了很久才有人接,是个男的,普通话,外地口音,说老板娘很忙,没空接电话。
第二个电话,还是很久没人接,后来听到老板娘的声音,我问她年廿九晚上还有没有包厢,没有的话,大厅也可以。她说,正忙,8点钟过后再打来。
第三个电话是9点钟。之前陪两个宝宝玩,差点忘记订桌。老板娘说,还有一个两张圆桌的包间,大桌有人订了,还有一张可坐15人的小圆桌,不介意的话就这间。
15人的桌子不小了,我们总共13人,一个老人,四个小孩……
尽快来订菜。
好的,我让倪先生来订。
第二天,倪先生去了。以为是点菜,其实是不同档次的菜单。倪先生选择中档价位。
订好年夜饭,定心。通知公公和小姑子,均欣然答应。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