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小柠檬
事件:带儿子在外面玩,他又说肚子饿了,要吃汉堡包橡胶糖,我不想给他吃,他又有点闹情绪,当时我牵着他,静静的走着,听着他在闹情绪,当时有一瞬间内心是纠结的,我是该违背自己的意愿买给他平复他的情绪,还是坚持我的想法不给他买呢,同时也在想我要怎么办?
但是在这个牵着他走的过程中好像有了答案一样,他想吃汉堡包橡胶糖是我无法控制的,他吃不到汉堡包橡胶糖闹情绪也是我无法控制的,而这些都是他的感受和经历,我能选择和决策的是给他吃还是不给他吃,而我内心的想法是不愿意给他吃的,于是我遵循了内心的想法不给他吃,同时也尊重了孩子的情绪,依然静静地牵着他,我内心是很平稳的,没有因为没满足他而愧疚,或者担心会因此对他有啥影响,也没有因为他哭闹而觉得心烦意乱。孩子只闹了一会儿就开心地说着回家要干嘛。
反思:孩子的需求并不是全部都要满足,而是需要去觉察我们自己的“念”是什么,这个比行为更重要,对李欣频老师《木马程序》一书中说到的“行为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行为背后的发心”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当我们的“念”是正向的,无论是满足还是不满足,对孩子都是好的,因为他感受到的都是“正念”。
我对起心动念、臣服、自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前我要不就是违背自己意愿而去满足孩子,满足他的时候内心有一定的期待,只要我满足他,就可以……,而当结果不如我所想时,情绪立刻点爆;要不就是拧巴亲子关系不满足孩子,孩子情绪点爆,哭闹不止,内心又内疚又烦躁,觉得自己不满足他,不是个好妈妈,要不就是觉得他好烦,平时都这么满足他了,就这一次不行为什么要这样哭,真是个讨厌的孩子
现在这样去看,觉得以前的“念”好吓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