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耘心解之四:盛德至善畏民志

《大学》耘心田,常读自有获——耘心学堂

《大学》经云: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这一章节,是继续对“本”“明德”“至善”的诠解。

《大学》耘心田,常读自有获——耘心学堂

到底何谓“知本”?

首先已经明确的是:“本”即修身,即明明德,修仁道,也即“止于至善”:是如穆穆文王般地“于缉熙敬止”,是君仁、臣敬、子孝、父慈、国人信。

在这里,继续引述《诗经》的例子,为我们描绘何谓“明德至善”,何谓“知本”:

清清淇水,猗猗翠竹,谦谦君子,博雅翩然,手执简书,神凝意专,反复思味,勤学苦练;推敲琢磨,研修深钻,修习净意,心若玉磐,胸怀坦荡,妙相庄严,审慎持重,不散不慢,光明崇大,神彩焕然,威仪德相,让人敬叹!此谓盛德,此谓至善,天下君子,当此为范!明于天下,亲其德贤,君子感德,小人乐善。

这便是君子修身之外显外化,之新民利民,如此,则天下“明明德”矣!

若天下人都人人明明德,人人修身至善,那么,至于人与人之间的狱讼,自然也就可以消失了: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使民无讼,绝不是用刑法,而是君子修身,以德化天下,让那些花言巧语者感其“至善明德”而“不得尽其辞”!民心皆有敬畏,敬畏君子(当政者)之仁德。这,就是“知本”——抓住了根本:以“明德至善”风化天下民心!

《大学》耘心田,常读自有获——耘心学堂

这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正是这种理想,才给混浊不堪的国人以希望,以信仰,以可归依的乐土。最起码,儒家告诉我们:我们还有这样一条可以选择的路!还有这样一种状态可以生存,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也因此,人们黑暗的内心,才会升起一轮明月,不堪的人间,才会投来一线光明。正是这点光明,照耀温暖了中国两千年。

现实永远永远是残酷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坠入暗黑的深渊,但无论何境,修身明德,便可让内心明月高悬!因缘俱合时,那内心的明月之光,也许会外化而出,照得天下清明。这也许就是《大学》的意义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
    小林大为阅读 4,502评论 0 11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70,180评论 0 18
  • 最近开始喜欢乱拍,请大家指点。 明媚的阳光 儿子的魔方 朋友送的肉肉 锦鲤
    一品蓝山阅读 1,607评论 5 4
  • 每次回复你的消息 甚至标点符号 甚至表情 况及呼吸的节拍 都反复酝酿 打好字又删掉 删了又重打 生怕晚回复你 你以...
    Y薄荷绿阅读 1,765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