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名称:我要进来
解决问题:分离焦虑、重建自信汲取力量。
最近我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很久难以释怀。
第一件事,发生在半个多月前,那天有些炎热,4个多月的女儿整整一个白天合计只睡了一个小时,我深深地为之焦虑!到了晚饭时分她的睡意来了,我这次下定决心宁愿自己不吃晚饭也得先把她哄睡了。怕儿子突然闯进卧室影响她睡觉,我就悄悄地把卧室门反锁了,此时儿子正坐在餐桌前和爸爸一起吃着晚饭,晚饭菜有他最爱吃的凉拌黄瓜,我听到他爹不断地提醒他黄瓜吃得太多了,好像在说让他再吃两块黄瓜就不要再吃了,剩下的留给妈妈吃……
当我正在卧室里一遍遍地把女儿放在床上,她一遍遍地哼唧着挣扎的时候,突然儿子在门外“咚咚咚”地敲门,一边敲一边喊着“妈妈、妈妈”,而我因为怕吵醒女儿,所以根本不敢去回应他。同时他爹也在外面告诉儿子,“等妈妈把妹妹放下了就出来”,可是儿子根本不听!外面儿子欲哭欲伤心,里面女儿继续一遍遍地放下抱起!我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过了很久,儿子哭得撕心裂肺,女儿也终于如愿放在了床上。
我打开卧室门,一把抱起儿子朝着离卧室最远的地方快走,一边走一边安抚他,后来他的情绪稳定下来,
我问他,“为什么不吃饭非要找妈妈”?
他蜷缩在我怀里,带着哭腔说,“我要找妈妈。跟你说,我给你留了黄瓜”。
那一刻,我趁他不注意悄悄抚去眼角的泪水。
生活是苍白的,正是这些感动的瞬间让日子鲜活起来。
其实,关于我因为怕儿子影响女儿睡觉,而把他反锁在门外的事情,有很多次了,那次是他闹得最激烈的一次,我一直都很担心,他这样的负情绪积压过多,会不会让他对“关门、锁门”有心理阴影?他近期非常明显的分离焦虑会不会跟这个有关?
现在说第二件事情,这件事发生在一周前,我在卧室哄女儿睡觉,他在旁边玩。我见女儿睡意朦胧,便和儿子商量,“你再玩两分钟就去客厅找爸爸玩吧!我等妹妹睡着了放床上就出去陪你”。
过了一会儿,他不肯走,我开始催促他,但是我越催促他,他越是不动,甚至也不压低音量跟我说话,女儿没法入睡,我开始着急。急匆匆地喊他爹快来把儿子带出去!
儿子的表情顿时急转直下,由欢快转为害怕、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硬是憋回去,连连跟我说,“妈妈,我明白了,我出去妹妹睡觉。”
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子,似乎听到了幼苗被突然拔高的声音,一瞬间孩子成长了,只是这一瞬间有时是主动的自愿的,而此时却是被迫的无奈的。我不由得开始心疼儿子,总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弥补他。
就在昨天早上,儿子去卧室找我陪他玩乐高停车场,我出了卧室,却不见他跟来,我一转身,只听见“砰”地一声,儿子从里面把卧室门给锁上了,“咔哒咔哒”还反锁了。我敲门喊他,他却在里面哈哈大笑。我索性将计就计,再次跟他角色置换,玩起了游戏。他后来给游戏取名《我要进来》。
我在外面“咚咚咚”一边敲门一边喊“我要进来、我要进来”,焦急地等待里面的他开门。我变身为那个力量单薄伤心难过的“小小孩”,他则是一个拥有力量感和掌控能力的“大人”,通过控制一个小小的门栓获得了掌控局面的力量。他喜欢我声音夸张地“演”,比如,带着哭腔,急促敲门,不停哭喊,不停拧动门把手,他在里面就更加开心!从他的开怀大笑里我看到了他长久挤压的负情绪得以释放,过往他的被隔离被抛弃感顿时烟消云散。
在我与他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儿子的反馈四次地让我泪目!
当我在门外面说,“儿子开开门,让我进来吧!”
他会一边开门一边回答,“好的,快请进!”
当我走进卧室,瞥见镜子里的自己泪光闪烁。
之前,我对待不停地敲门要进来的儿子可没有这么爽快,我则必须完成自己的事情才会给他开门。
我在卧室里呆了一会,儿子喊我,“妈妈,你出去吧。”(这就是我每次要放女儿睡觉时,跟他说的原话,连平静的语气都一样)
我模仿他的之前的语气回答,“不,我还想在卧室里玩。”
儿子说,“好吧,那你再玩五分钟。”
过了一会儿,儿子再次催我走。
我再次跟他商量,“我还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乐呵呵地跟我说,“好吧,你玩吧!”
那一瞬间再次让我泪目,对比起我每次对待儿子还想在卧室里在我身边多玩一会儿的反应,真的很羞愧!很多时候都是我急促地催他走,他不走我就喊他爹把他带走,我给予他思考反应的时间少之又少,是我太过着急,忘了他还只是个孩子仍需要慢一点反应回复,所以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
我就这样扮演着那个小小孩在卧室慢慢地里“玩”,过了一会儿我准备离开,当我走到卧室门口,突然转身告诉儿子,“我还没玩够,还想再玩一会儿可以吗?”儿子很爽快,“可以呀!进来吧!”眼前这个笑嘻嘻的小孩第三次让我感动,于是我蹲下来,跟他说,“谢谢你哦!”我忍不住想暂停游戏,揽他入怀,“来,妈妈抱抱你。”
只听见他回答,“妈妈有伤口”。(我生完女儿之后一时不能抱他,怕他纠缠,所以全家上下一致跟他解释说,妈妈身上有伤口)这一刻,我隔着眼帘里的泪花看到了懂得体恤他人的小小男子汉。
他说完立即走到门后面,准备继续游戏。
我们玩了快一个小时的游戏,他仍意犹未尽,直到下午还在喊我,“妈妈我们还来玩《我要进来》的游戏吧”!
其实,大概两个多月以来,儿子早上醒来如果看到妹妹还没有醒,他会主动以极小的声音喊我,跟我聊天。
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这样的品质无论伴随他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