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
263年,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
曹魏政权自高平陵事变后,虽然还是曹家的皇帝,而事实上已经是司马家的江山了,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成了最高权力的掌握者,随着形势的发展蜀汉与东吴已渐渐衰微,三国鼎立的形势已经开始向魏国独强的局面倾斜。
而结束这种局面,完成统一大业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魏灭蜀战争的总指挥是司马昭,而实际策划和指挥者是钟会。
钟会,则是名门之后,时称“当世子房”,是曹魏首脑机关的重要智库,是灭蜀战争中的主帅。
参加领导和指挥这场战争的还有邓艾,诸葛绪。战争由三路展开:
魏军西路邓艾军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军断姜维后路。东路钟会军主攻汉中。
这是一场精彩的战争,不仅仅是魏与蜀的战争,更是曹魏集团与司马集团的一场较量,同时又是司马集团内部的一场争利夺权的斗争。斗争的最终结局是蜀汉政权的覆灭,三国鼎立变成了魏吴对峙。司马昭在灭蜀的同时也铲除了邓艾、钟会等异己势力,从而为从曹魏向司马晋的转变扫平了道路,可谓一箭三雕,大获全胜。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场战争的精彩,我在此把司马昭比作黄雀,把邓艾与钟会比作螳螂,把蜀汉比作蝉,那么,魏灭蜀之战就是一场真正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超级大戏。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将才,三国时代,足智多谋的超级将领比比皆是,而钟会和邓艾就是其中的杰出的将才。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国举兵攻打蜀汉,命邓艾率三万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牵制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向武街、桥头等地截断姜维的退路。钟会为主将统兵十馀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
在灭蜀战争中,作为主帅,钟会一路夺关斩将,夺取汉中,威逼剑阁,牵制了蜀汉兵力。
但是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魏军举步维艰。
而此时在阴平的崇山峻岭里,出现了一支疲惫不堪的兵马。一位老将用毛毡将自己裹了个严严实实,看了看眼前陡峭向下的斜坡,一咬牙,滚了下去。后面的军士骚动了一阵,但最终还是学着老将的样子,或毛毡裹身滚下,或绳索束腰,或攀援树木,用这种方法一个个度过了摩天岭。之后这支队伍下江油,破绵竹,一路杀到成都,正式结束了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
这位老将就是曹魏的征西将军邓艾,他带领人马偷渡阴平,攻下成都,迫使蜀汉皇帝刘惮带领太子、诸王和大臣六十多人反绑双手向魏军投降。不夸张地说,邓艾是蜀汉最直接的灭亡者,他也因此成为了曹魏灭蜀战役中的最大功臣。
邓艾此时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将,夺取成都完成灭蜀任务后的他踌躇满志,有点飘飘然,而此时他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他全然不知。
平蜀后,钟会有谋反之心,因为邓艾承制专事,于是上书说邓艾有反状。同时卫瓘、胡烈和师纂也上书说邓艾所作悖逆,于是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车押送邓艾回京。司马昭怕邓艾不服命令,命令钟会进军成都,监军卫瓘打前阵,拿着司马昭手书押邓艾进囚车。
之后,邓艾被押解北上,而钟会反而进入成都发动了叛乱。但钟会的叛乱就如同昙花一现,马上被扑灭了,钟会也被反杀。钟会死后邓艾手下的将士追赶上押解邓艾的槛车,把他迎了回来。但监军卫瓘参与陷害邓艾,害怕邓艾回来反攻倒算,便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在绵竹以西杀掉了邓艾。
邓艾与钟会,这一对战友也是冤家就这样成了司马昭夺取曹魏政权过程中的牺牲品。
魏灭蜀之战的最后胜利者是司马昭,他是那只背后的凶恶的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