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儿子4岁半,骨子里的犟开始显现。
“不!我就要穿奥特曼去幼儿园!”(明明衣服是佩奇)
“我!不!睡!午!觉!”
“我!自!己!来!”
是不是你家也有同款“小倔驴”?
其实啊,4-5岁孩子的“犟”,不是故意和你作对,而是他们正在经历“自我意识觉醒期”——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个独立的人”,于是拼命想证明“我能做主”。
硬碰硬?你越凶,他越犟。
讲道理?他压根听不进去。
妥协?那下次更变本加厉。
经过无数次“实战”(和崩溃),我总结了3个超管用的方法,亲测有效!
第1招:用“选择题”代替“命令句”
❌错误示范:
“赶紧把玩具收起来!”不然不准看电视。
✅正确操作:
“宝贝,我们现在要开始让玩具回家了,我们现在把他收好,让他去睡觉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抗拒的不是“收玩具”,而是“被命令”的感觉。给他有限的选择权,既满足了“我做主”的心理需求,又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第2招:先“共情”,再“讲规则”
❌错误示范:
不准哭,在哭你就出去
✅正确操作:
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
“妈妈知道你好想吃冰淇淋,对不对?”(先认可情绪)
“可是早上吃了肚子会痛,我们吃完午饭再吃,好不好?”(再给解决方案)
关键点:
不否定他的感受(“这有什么好哭的”×)
给一个具体的期待(“明天午饭后的冰淇淋”比“以后再说”更有效)
第3招:把“对抗”变成“游戏”
❌错误示范:
“快穿鞋!要迟到了!”(结果:他光着脚满屋跑)
✅正确操作:
我们现在开启飙风速度,我们把鞋穿好,一起去打怪兽。
或者:
“我们来比赛!数到10,看谁先穿好鞋!”(利用孩子的好胜心)
为什么有用:4-5岁孩子的大脑对“游戏化指令”特别敏感。同样的要求,换个有趣的方式,他反而会配合。
重要提醒:这些时候千万别较劲!
他饿/困的时候——生理需求没满足时,孩子更容易情绪失控。
公共场合——强行镇压只会让双方更难堪,不如先转移注意力。
安全底线问题(比如摸插座)——这种情况必须严肃制止,但事后要耐心解释原因。
4岁的“犟”,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我们不需要“治”他的倔脾气,而是要学会“绕道而行”——
给他一点选择权,
认可他的小情绪,
把生活变成游戏。
你会发现,那个“小倔驴”其实很好商量。
(试试看,明天就用这3招,评论区等你反馈!)